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常州市 >> 武进区
关于印发《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实施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发〔2017〕154号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实施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现将《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实施方案(2017-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2017年8月23


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制造业大会精神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苏政发2017〕25号)和区五个“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做强优势特色企业,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特制订《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完善工业创新体系、加大企业智能应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制造强区战略,培育壮大一批引领和支撑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企业,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竞争优势明显的智能制造名区。

二、主要目标

聚焦一批发展快、效益好、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的优质企业,实施动态培育,提升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打造武进工业智造300强,其中龙头企业60家、高成长性企业120家、行业“隐形冠军”企业120家。

1.经济规模快速增长。至2019年,全区300家特色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300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80%,其中龙头企业4230亿元,高成长企业570亿元,“隐形冠军”企业500亿元。

2.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至2019年,全区特色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超过50%,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每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数提高至100人,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90件;三年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

3.智能制造全面推进。至2019年,全区特色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110;新增省智能车间15家、省重大装备首台(套)12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推广企业12家,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3个。

4.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区特色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和税收贡献率分别高于全区同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全区同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主要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至2019年,新增驰名(著名)商标10个,名牌产品10个。

5.绿色制造不断深入。至2019年,全区特色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5%,水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2%,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5%;新增实施45个循环经济项目,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家;完成上级布置的去产能任务。

三、重点工作

1.打造产业龙头企业

一是加快新兴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区内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把握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强做大主业,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优势突出,引领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大局的企业集团。二是加快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督促区内传统产业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延伸产业链、研发新产品、进军新领域等措施,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集团总部经济。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联合经营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制定政策鼓励本土企业集团总部长留武进,创造条件吸引区外企业集团总部入驻武进。四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做好企业决策层平稳换代交接,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全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至2019年,全区培育营收超千亿企业(集团)1家,百亿元企业(集团)10家,50亿企业(集团)7家。

2.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一是在终端产品细分领域(经编机、工业机器人等),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前列的“冠军企业”。二是在重点产业链(汽车、工程机械等)关键环节,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在基础制造业领域(机械加工、精密铸造等),通过加快提升装备水平和采用先进工艺,培育一批基础加工优势特色企业。四是在前沿产业领域(石墨烯、增材制造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引领产业突破的新型企业。至2019年,全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支持区内特色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实施科技赶超工程,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占领产品市场竞争制高点。二是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准、高质量、高技术的“三站三中心”以及高技术重点实验室,积极组织重点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每年新增企业技术中心5家。三是推进人才强企战略。针对特色企业发展需求,依托政府各类人才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培育和引进各种创新人才。四是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每年新增驰名(著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3个。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五是培育新型制造业态。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区内特色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生产服务。

4.加快智能制造推广

一是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立足我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高端纺机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优势,提升重大装备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增材制造(3D打印)等前沿装备产业化步伐,每年新增省重大装备首台(套)产品4个以上、市首台(套)10个以上。二是推广智能制造应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快 “数字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在全区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大、创新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每年新增省智能车间5家以上,市智能车间(工厂)6家以上。三是加快制造模式转变。加快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力争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领域,每年建成1个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四是打造现代智慧工业。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各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全力打造现代智慧企业,每年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推广企业4家以上。

5.加速绿色制造推进

一是加快节能降耗改造。支持特色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加快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大力推进重点节能项目改造,全区特色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以上。二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探索产业布局耦合循环链接,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区域工业体系,每年实施15个循环经济项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0家。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国家、省、市相关部署,对于限期应予淘汰的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完善政策措施,主动推进钢铁、水泥、纺织等行业压减过剩产能;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和提前淘汰相对落后的低端低效产能,确保完成上级布置的年度去产能任务。

6.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一是优化产业投资方向。支持特色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增加工业设备投入。推进优势传统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加快实施装备更新,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加快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全区设备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三是鼓励产业技术改造。对重点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提升产业领先优势。四是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大力推进特色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板块主体责任和区级相关部门配合责任,开通项目推进绿色通道,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矛盾;督促投资主体牢牢把握市场机遇,努力实现早日竣工投产,尽快形成产出效益,增强特色企业发展后劲。

7.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一是加强产业配套协作。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由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牵头,搭建相关交流平台,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加强区内企业产业链配套合作,每年举办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全区性产业对接活动不少于2次。二是牵头开展技术合作。对具有产业前景的技术攻关、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等项目,建立由区内产业骨干企业牵头组织、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三是联合开拓重点市场。各特色企业加强信息互通,扬长避短,以龙头企业为旗帜,抱团形成武进产业板块,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推进专题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推进企业专题园区建设,吸引和汇集行业企业,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有效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基础支撑和对外知名度。

8.深化开放融合发展

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合作。鼓励我区特色企业与国内外领军企业、机构等共同设立科技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支持区内外企业及行业组织间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共同市场开发、成果示范应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区内特色企业走出国门,实施海外投资并购。二是加快军民融合发展。鼓励区内特色企业积极参与军工招标,至2019年,全区军民融合特色产业产值超100亿元,“民参军”企业总数突破100家;拓展军民技术对接、股权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积极引进“军转民”项目,至2019年,引进“军转民”技术和项目20项;加快军民两用科技平台建设,至2019年,建成5个军地共建的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牛塘镇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9.完善金融服务支撑

一是加快推进上市挂牌。加快推进特色企业上市,引导中小企业赴新三板挂牌,年均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以上,加快形成资本市场的“武进板块”。二是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推进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实现规模快速增长;推进企业股权融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三是壮大特色产业基金。进一步扩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四是不断深化融资服务。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委托银行扩大放贷比,缓解企业融资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担保行业规范管理,构建定位合理互补、资源集聚共享、运行规范稳健、融资功能明显提升的融资担保新体系。

10.强化绩效综合考评

一是完善评价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系统建设,至2019年,健全综合效益纵向对比功能;建设武进高新区、常州经开区和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板块的评价子系统,形成重点板块与全区整体互动格局。二是做好信息资源整合。至2019年,完成评价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的更新完善;多渠道核实评价企业各项核心指标数据;推进板块试点各项工作。三是扩大评价企业覆盖。至2019年,评价系统实现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占地10亩以上小微企业100%覆盖;全力推进占地10亩以下小微企业的信息收集工作。四是探索评价结果应用。至2019年,建立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的双向机制,通过差别化政策叠加,推动资源要素向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流动。

四、政策保障

建立特色企业培育库,开展绩效评估,对成效显著的企业,除享受《武进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2017-2019年)》各项政策外,还将进行下列重点扶持:

1.鼓励做大做强

对培育企业实施的当年设备投入超过500万元的项目,按当年设备投资额提高1-2个百分点给予奖励。

2.推进效益评价

对培育企业以亩均实缴税收、亩均开票销售、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排放每吨COD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新产品产值率等七大指标为主,进行综合评价。

(1)对当年开票销售1亿元以上且净入库税收1000万元以上,同时综合评价得分前50位的培育企业(得分相同者,按净入库税收高低进行排序)进行奖励,前15名最高奖励50万元(入库税收2亿元以上50万元,入库税收1亿元以上30万元,其余20万元),16-30名最高奖励30万元(入库税收2亿元以上30万元,入库税收1亿元以上20万元,其余15万元),31-50名最高奖励20万元(入库税收2亿元以上20万元,入库税收1亿元以上15万元,其余10万元)。

(2)对当年开票销售1亿元以下且净入库税收200万元以上,同时综合评价得分前10位的企业进行奖励,每家奖励5万元。

3.支持智能改造

(1)对培育企业当年为区内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供关键设备(含软件)和服务超过50万元,奖励设备和服务销售总额的3%。

(2)对当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的培育企业,奖励20万元。

(3)对当年认定为市智能车间(工厂)的培育企业,奖励5万元。

4.加强产业合作

对培育企业支持重点产业链建设,区内配套协作采购同类产品首次超过500万元(近三年累计),按配套金额前20位每家奖励10万元。

5.优先政策扶持

各职能部门要优先推荐培育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对特色企业的国土、规划、建设、人才引进等实施“绿色通道”制度,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需求,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矛盾。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在“五大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要围绕特色企业培育,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培育工作出谋划策。各开发区、镇作为责任单位,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区经信局具体负责培育企业年度计划制定、运行分析监测、项目跟踪推进、信息收集反馈等工作。

2.创新服务举措

各板块、部门要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对培育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及其他行政审批事项,需办理各种审批、备案、核准手续的,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为培育企业排忧解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和审批手续,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要探索建立特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健全服务规范,不断开发特色服务产品,为特色企业提供质优价惠服务。

3.优化资源配置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特色企业培育中涉及到的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合理需求,各责任单位要及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召开专题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等,采取优先保障、重点倾斜政策等办法,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协调生产要素的配置,优先满足培育企业煤电气油运等方面的需求,保证培育企业平稳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4.实行动态管理

依托区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系统,建立特色企业培育信息库,强化统计调查和跟踪评价,定期汇总分析培育企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入库的特色企业实行年度目标评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增补,对考评居后的企业予以淘汰,取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本实施方案涉及扶持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承担,具体由区经信局会同财政局负责解释。

 

附件:1.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目标

            2.武进区特色企业培育名单(300家)

 

 

抄送:常州供电公司,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23日印发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