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速递 >> 江苏省 >> 人力资源厅
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


索引号: 550232674/2019-00366 分类: 劳动就业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 2019-06-13
名称: 省委组织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
文号: 苏人社发〔2019〕117号 关键词:
内容摘要:

省委组织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




各设区市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干部(人事)处: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苏办发〔2019〕21号),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现将主要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9年6月12日





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主要任务分工


        根据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现就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如下。

        一、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

        (一)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科学制定发布全省人才评价分类指导目录。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到2021年底前完成新一轮人才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研究制定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工业设计、技术经理人、文化创意、乡土人才等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开发工作。定期发布人才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

       (二)研究制定加强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对人才政治纪律、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建立全省职称申报评审、技能人才评价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科协、省社科院)

        (三)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评价条件,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建立职称评审代表作清单制度,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知识产权局)

        二、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四)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重点在教育、科技、卫生、工程等领域引入市场评价、社会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

        (五)对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切实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由用户、市场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农科院)

        (六)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中,加大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评价权重,以理论创新、决策咨询能力业绩和社会影响作为评价基本依据。(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社科院)

        (七)科学合理设置人才评价考核周期,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克服评价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探索实施聘期评价制度,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聘期考核办法。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

        (八)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机制,建立评价绿色通道。依托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公共人才服务机构等,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制定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申报评审指导意见。(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科协)

        (九)深入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进一步精简整合、取消下放、优化布局评审事项,简化评审环节,改进评审方式,减轻人才负担。组织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避免简单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头衔评价人才。统筹各类人才工程计划,避免多头、频繁、重复评价人才。加快建设江苏人才信息港,加强评价结果互认共享。(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协、省社科院、省农科院)

        三、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

        (十)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将科技人才分为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实验技术型等三个基本类型。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将技术创新和创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业绩及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重要条件。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评价办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

        (十一)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评价体系。根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不同学科领域,对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艺术表演创作等不同类型人才实行分类评价。突出成果的研究质量、内容创新和社会效益,推行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成果、优秀网络文章、艺术创作作品等与论文、专著等效评价。(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社科院)

        (十二)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巩固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探索推行高校工程技术学科的应用型教学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应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

        (十三)按照兼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要求,完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重点评价其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

        (十四)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新要求,建立充分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

        (十五)改进医疗卫生人才评价制度。强化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完善涵盖医德医风、临床实践、科研带教、公共卫生服务等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

        (十六)逐步向符合条件的设区市下放社区卫生正高、副高职称评审权,积极推进大型三甲医院按照管理权限开展自主评审试点。(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

        (十七)建立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建立更加注重临床水平、服务质量、工作业绩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

        (十八)适应工程技术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等特点,分专业领域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着力解决评价标准过于追求学术化问题。(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铁路办、省科协)

        (十九)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有机衔接。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增设特级技师岗位,研究制定特级技师、高级技师考核认定办法。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科协)

        (二十)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健全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重要标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

        (二十一)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完善教育培训、认定评价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人社厅)

        (二十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管理与激励保障。(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人社厅)

        (二十三)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逐步提高各系列(专业)高级职称中的青年人才比例。加大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设立青年专项。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科协)

        四、健全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服务制度

        (二十四)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主体意识,促进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相衔接。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稳步推进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评审。对开展自主评价的单位,人才管理部门不再进行资格审批,通过完善信用机制、第三方评估、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

        (二十五)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职能定位,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协调高效的人才评价管理体制。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强化政府人才评价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减少审批事项和微观管理。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建立人才评价机构综合评估、动态调整机制。(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科协)

        (二十六)优化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修订《江苏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建立健全申报、审核、公示、反馈、申诉、巡查、举报、回溯等制度。加强评价专家数据库建设和资源共享,建立随机、回避、轮换的专家遴选机制,优化专家来源和结构,强化业内代表性。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实施退出和问责机制。强化人才评价综合治理,依法清理规范各类人才评价活动和发证、收费等事项。加强考试环境治理,落实考试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严肃查处涉考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人才评价文化建设。(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文旅厅、省卫生健康委)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