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速递 >> 常州市 >> 武进区
《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件

武政办发〔2021〕6号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进区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力建设智造名城主引擎,促进机器人产业链实现卓越提升,打造全国工业机器人“智谷”和长三角地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高地,为“一区一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情况

武进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先后获批科技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江苏省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武进机器人产业链目前聚集了研发生产及配套集成企业60余家,初步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生产”再到“系统集成”的完整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同时加快布局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集聚了全省近70%的机器人产能,机器人产业链规模突破60亿元。我区机器人产业链目前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品牌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仍然存在产业短板现象突出、自主可控水平较弱、系统集成能力不足、协同创新能力偏低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武进高端装备产业地位、打造智造名城主引擎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

二、发展目标

以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补短板、锻长板、固根基、强优势,围绕全生命周期,打好机器人设计、研发、制造、集成、应用组合拳,打造“雨林式”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机器人产业链规模持续扩大、价值链地位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武进打造现代智造城的标杆名片。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培育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8家。

(二)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业链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5%,重点培育10家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骨干企业;机器人产业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建成3个以上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三)自主水平稳步提升。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超20个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培育超10个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可控水平国内同级领先。

(四)品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链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超15%,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加快打造武进机器人产业名片,培育一批自主品牌产品,组织举办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机器人产业论坛、活动、大赛3-4次。

(五)产业生态更加优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应用环节协同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搭建10个以上机器人产业平台,培育5家机器人领域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培育主营业务超5亿元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5家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集群化驱动”引领产业链壮大融通发展

推动链式协同发展。聚焦产业链上游,重点支持基础原材料和减速机、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补短板;聚焦产业链中游,重点打造具有国内外品牌影响力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聚焦产业链下游,重点培育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聚焦产业链应用环节,重点拓宽机器人各领域应用场景、推广解决方案示范应用。鼓励机器人上中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形成功能互补、协作紧密、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探索构建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生态。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机器人集成商,全面带动机器人技术推广应用和跨界融合。培育机器人领域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数量超20家。

强化重大项目招引。以重大项目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推进机器人领域重大项目招引制度创新、项目落地机制创新、项目跟踪服务创新。聚焦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控制系统、电机、精密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生产和系统集成等重大项目;同时在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机(车、船)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尽快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主攻方向,其他新兴机器人领域为侧翼的协同发展格局。新增招引机器人产业链重点项目20家以上,其中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10家以上。

增强骨干企业实力。支持机器人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改造和人才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产业支撑作用大的优质骨干企业,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形成一批机器人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针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外延式并购,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挂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力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5家机器人产业链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推进10家机器人企业股份制改造。

(二)“创新力驱动”引领产业链自主可控发展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高端机器人装备创新工程,重点支持高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着力突破机器人核心软件瓶颈制约。支持开展关键机器人成套装备和系统开发,延伸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加强5G、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仿生结构技术、视觉传感等先进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深度感知、自主学习、精准执行、人机交互、安全运维方面的能力水平。推动机器人产业链重点领域实施2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优化产业创新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探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针对主要短板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建立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支持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各级机器人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工作,加强机器人标准的推广应用。培育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三中心”10家以上,推进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牵头2项国家标准制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健全联合攻关和技术双向转化机制,打造机器人产业科技成果转换平台,促进产学研教融合深度发展。支持企业供需对接和新产品互采互用,加大区内市场对机器人产业自主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强本地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和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区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武进落地生根。推进5个机器人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三)“新模式驱动”引领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

聚焦智能制造提升。加快推动产业链企业生产水平和工艺水平提升,支持企业以外协配套实现轻资产运营的同时,鼓励企业持续加强自主生产能力,逐步引导产业链企业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模式。深入推进机器人企业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利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制造新模式。推广机器人个性化定制模式,发展网络协同制造试点。培育机器人本体或关键零部件生产智能车间(工厂)3个以上,重点打造1个机器人产业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推动新兴业态发展。推动机器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企业以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为目标,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抢占价值链制高点。鼓励机器人企业发展融资租赁、机器人共享等新型应用模式。鼓励企业通过“以租代卖、打包服务”等创新模式推广服务新业态。支持企业发展咨询设计、制造采购、施工安装、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一揽子服务,提供机器人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支持机器人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行业内工业设计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家。

加强示范应用推广。以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为契机,鼓励传统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和对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严格的焊接、上下料、搬运、喷漆、装配等环节,遴选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在农业、环保、教育、金融等领域组织实施服务机器人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分行业开展示范应用项目现场交流、供需对接等活动,做好示范应用宣传推广。推进实施不少于10个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工业机器人领域试点示范项目不少于6个。

(四)“全要素驱动”引领产业链特色协调发展

打造产业特色名片。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器人知名品牌,支持机器人企业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展会,打造机器人产业品牌活动。举办中以机器人创新合作论坛,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各细分领域,组织举办机器人及运动控制产业对接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峰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对接交流会等各类活动。积极承办全国机器人发展大会,营造产业发展氛围。以项目为导向,提升各类机器人活动规格,把武进打造成为国内顶尖的机器人产业品牌活动聚集地。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器人产业生态,充分整合区内高校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服务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对接。打造机器人检验检测、应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人才培训等功能类平台,培育从孵化、研发、培训、技术转移到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机器人产业协同生态圈。充分发挥好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作用,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对接以色列创新资源,打造以新品牌、新制造为主导方向的孵化、加速平台。

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成立总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产业引导(母)基金,根据机器人产业特点成立相对应的机器人产业子基金,优化现有股权投资决策执行流程和风控制度,做到更加科学、高效的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智力资源、项目资源、团队资源,为搭建母基金和特色产业子基金做好充分支撑。用母基金战略投资合作、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引进符合武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基金和投资团队,打造具有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链投资高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机器人产业链培育工作专班,统筹机器人产业链卓越发展工作。确定专班牵头部门,专班在挂钩联系的区领导组织下开展工作,其他责任部门按职能分工协同推进相关工作。牵头部门要统筹部署,加强产业链运行监测分析,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专班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重大事项。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级统筹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探索制定机器人产业链“个性化政策包”,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链重大项目、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产业链企业向上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计划。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机器人产业链发展,重点引导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促进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的扶持政策。

(三)强化金融支撑。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机器人产业链和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企业规模、财务情况和盈利能力提供不同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探索开展机器人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机器人骨干企业上市、挂牌。推动专业孵化器和投资平台支持机器人企业的创业创新发展。

(四)强化人才支撑。探索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扬帆计划”,创新人才集聚模式,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依托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平台,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机器人工程人才,支持技工院校建设人才技能实训基地,培养机器人产业发展亟需的技能型人才。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多学科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五)强化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增强园区的产业承载、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等能力,将各类不同层次、不同平台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创新、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高度集中的产业高地,促进园区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场景应用等各个维度全面提升,实现武进机器人产业园的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