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机构 >> 园区建设
什么是产业社区?附:国外产业社区典范



来源:产业服务平台  202156


在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兴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高端商务区等的建设,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然而,早期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普遍以基础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忽略了生活、生态功能,使得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无较多联系和融合,形成一个封闭和独立发展的个体,制约了园区产业的升级、向更高级形态的发展。

随着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等因素的驱动,园区承载功能日益多元化,集聚产业、资源、生活服务等各类要素,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逐渐走向融合态势——产业社区应运而生。

产业园区演变过程

从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的转变大约经历了四代的发展过程:生产型园区、效率型园区、创新型园区、产业社区。

工业园、产业园、产业社区的进阶

那么,什么是产业社区?

产业社区是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等功能,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其区别或进步于工业园、产业园区之处在于,产业社区将产业反映的空间形态与城市的各个层面融合起来,企业生态更多元、空间更开放、社群交流更活跃,是未来产城布局的创新空间模式。欢迎关注产业服务平台(CYYY2018

产业社区具有“产业”和“社区”的双重属性,通过搭建产业主体和就业人才的社群平台,打造生态、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传统产业园区把生产功能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功能的发展方式。欢迎关注产业服务平台(CYYY2018)产业聚集了大量就业人才,社区强化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产业功能与生活功能的融合发展。

因此,产业社区具有以下特征:

产业园区的多元功能。产业社区关注人的聚集,因此,产业社区的功能更加多元。除生产功能外,还包括景观绿化、商业、文化娱乐、居住、体育休闲等功能,为生产者提供宜居宜业的社区环境。

社群属性突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沟通、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提供技术支撑,形成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交织的网络,产业社区内外部交流更频繁,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发展。

空间更为开放。摒弃传统园区封闭的发展理念,产业社区更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以促进产业园区内部的要素与外部环境的交换、交流,地理边界模糊。

注重产业链的搭建、产业生态的形成。产业社区除了生产型企业,更强调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和产业生态的形成。首先,通过引入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金融等服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其次,积极引入商务服务、金融、咨询等相关企业,通过完善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以构建产业生态,有助于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和聚集效应,促进产业群的良性发展。

国外优秀产业社区典范

国外许多城市已然经历城市转型、产业发展的历程,在产业社区的打造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B建筑(B. Building)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B建筑(B. Building)拥有两座建筑,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是欧洲最大的创业生态系统,他们共有250余家不同类型的组织进驻,也是创新,教育和成长集合的创意型空间,目标就是为创业公司,创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建立桥梁,让他们彼此建立连接、彼此学习、促进成长。2016年被全球各大知名媒体评选为TOP 10创业生态之一。


2013年到现在,短短几年,它是如何从一栋被“抛弃”的办公楼改成全欧洲最有活力的创新中心的呢?秘诀就是:用运营城市的思维去运营办公社区。

韩国大德科技谷

韩国大德科技谷得益于韩国积极推进“科技外交”,以创新为导向,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院合作设立研究院(例如,与北京中关村签署签署交流合作协议等),推动大学、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同时,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孵化、吸引外资等方面均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政策。


建设经验借鉴

国内外纷纷开展由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的建设,基于当前现实与国外产业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借鉴成功模式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生活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契合度。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品牌商场、大型超市、电影院等生活配套设施,增加娱乐公共设施,提供居住、购物、餐饮、娱乐和休闲等功能;增加教育、医疗和体育等设施场所。

产业社区氛围的营造。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备,产业社区应更重视社区的氛围营造,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产业社区物理空间的设计、居住舒适度的打造;加强区域创新机制的建设,激发创新动力;加强社区管理制度,与企业建立良好深层次互动,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等。

注重产业链式发展和产业生态的打造。产业社区不仅是产业资源在空间上的简单汇聚,而是更注重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互补,将产业链上的研发、生产各个环节有机串联;加快引进信息咨询、创新科研平台、金融业务等企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本链的融合,形成有序的产业生态圈。

打造产业创新中心。积极布局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加强科研院、高校、企业三方之间的协作,统筹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打破三方主体的合作桎梏,构建创新生态;深化与国内外创新主体合作,整合、联合国家和地方创新平台,构建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扩散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新产业。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