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速递 >> 常州市 >> 天宁区
天宁发布推进产业强区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532”发展战略和区“3511”工作部署,日前,天宁区发布了《天宁区关于加快推动产业强区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区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引擎、园区平台为阵地、要素保障为支撑,全面优化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链,打造规模大、结构优、创新强、质量高的现代产业集群,进一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聚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产业强区,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天宁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意见》提出,天宁区产业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集聚集约和绿色发展四大原则,到2025年,围绕规模效益、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产业质效、产业质效等5个方面,完善指标体系、提出更高目标要求。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

规上工业规模总量1500亿元,规上服务业主营收入达500亿元,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项目40个 其中省重大项目12个,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60%


产业结构呈现新格局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更加突出,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等特色产业更加鲜明,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23%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55%,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创新能力达到新高度

创新创造氛围更加浓厚,高新技术企业42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70%新增省级以上双创载体8家、双创载体面积15万平方米。


产业质效实现新提升

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星级上云企业总数300家力争产值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集团)达1家、30亿元以上达4家,亿元以上达150家。引进落地世界500强企业1家、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1家,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0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下降目标超额完成。


要素支撑提供新保障

形成税收超亿元楼宇5座,盘活低效用地1900亩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突破25万元,始终稳居全市前列。用好用活百亿规模科创基金,新增人才公寓5000套,新招引领军型创新人才20名以上

 

(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壮大先进制造业。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打造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格局。

 

深化高端装备集群。重点发展高端液压元器件、精密铸锻件、变速箱、工程机械用智能传感设备等关键零部件,推动传统电力装备产业向新型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转型,力争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新增各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0个以上, 集群规模超200亿元。

 

开拓高端纺织服装集群。抢抓“互联网+” 机遇,精准对接“工业4.0”,助力纺织机械、纺织面料、服装等 产业向高端制造方向发展,加快集聚时尚创意、品牌营销、供应 链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力争建成集生产、研发、设计、展销为 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高地,新增国际国内知名品牌5个以上,集群规模突破120亿元。

 

聚力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集群。抢抓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医疗体制改革契机,加大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研发投入,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前瞻布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产业,力争一批主力药品、重点医疗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集群规模达100亿元。

 

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集群。加快通信技术产业园建设,围绕通信研发、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新一代无线通信设备等重点领域,实现一批通信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推动5G科创中心建设,整合运营商、设备商、应用厂商等全产业链资源,引导龙头企业开放数据和服务资源,全面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引领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力争集群规模达50亿元

 

锻造新材料集群。重点发展聚酯、聚乙烯薄膜等功能性新材料,支持发展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工程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瞄准高性能纤维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 新型显示材料等领域,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较快提升,力争集群规模突破50亿元

 

提质现代服务业。坚持功能引领,聚焦品质内涵,突出资源要素配置功能,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

 

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壮大科技服务、检验检测、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产业,促进“两业” 持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 标杆企业,力争新增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3家、省级“两业” 融合示范企业4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家

 

促进消费性服务产业。巩固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旅休闲、教育等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东经120、常州站和文化宫等区域,发展枢纽经济、会展经济、夜间经济,激活城市的文化内核与商业张力。推动老城厢片区存量改造、业态升级、模式创新,加快青果巷、前后北岸街区扩容和业态提升。提速环球恐龙城东方侏罗纪、中华纺织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流的文旅服务体验。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年均增速达7%。

 

打造先导性服务产业。 聚焦跨境电商产业生态链搭建,引导纺织服装、干燥设备等传统实体制造企业积极运用跨境电商平台,招引一批保税仓储、智能物流、跨境金融支付等领域的标杆企业,着力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推动“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型电商发展,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范围,促进电子商务与黄天荡清水蟹、焦溪翠冠梨等深度融合,推进传统农业与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力争建成2-3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社区(村)。

 

重点发力“三新经济”。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筑“三新经济”产业集群优势,坚定不移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

 

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发展, 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智能硬件和装备、网络设施及安全等基础支撑,深入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5G)、设备互联、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等新型网络设施,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支持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数字运营中心。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打造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平台服务商培育、 典型案例打造、特色模式探索、融通平台构建、主题园区建设等维度,构筑开放协同的工业互联网融合生态。充分发挥云制造先导中心、数字经济集聚区等载体平台作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和行业龙头企业,汇聚更多生态企业和平台服务资源池,全力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强区,力争建成5G基站2500个,基本实现全区5G基站全覆盖,标识解析节点服务全国企业超过2000家,新招引生态企业超200家,集群销售规模超2000亿元

 

做大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群。扩大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影响力,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5G通讯器材、半导体、基因、机器人等“高精尖”领域,招引一批检测认证行业巨头。规划建设“科学仪器分园”,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制造和应用集聚区,打造长三角地区地标性产业,稳居全国同类园区第一方阵。

 

做亮网络视听游戏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两平台八中心”建设,推动网络视听与4K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国家级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基地。搭建一批动画电影、游戏制作产业的交流合作平台, 组织举办国际知名的特色主题会展,聚力打造集产品研发、软件开发、设备研发与制造、电竞互娱等资源于一体的游戏企业集聚 区,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网络视听和游戏产业基地,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园去化率达95%,入驻规上文化产业企业150家,产业销售规模达100亿元。

 

做深智能驾驶产业集群。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加强全方位产学研合作,推进示范场景建设,大力发展以车路协同为核心的智能路网。聚焦车联网、车路协同、传感器、北斗导航、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等场景应用方向,加强项目招引,力争吸引生态链企业50家以上,产业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做活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围绕“一核多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布局,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政策聚焦与创新突破,吸引高水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集聚。实行梯度培育、分类培育,引导服务型企业对接各类产业,支持实体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鼓励外贸企业设立跨境电商事业部,打造跨境电商样板区,力争培育交易额超亿元企业5家,全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

 

(二)狠抓重大项目招引建设

 

强化链式招商。坚持以产业链思维抓项目招引,围绕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紧盯数字经济、检验检测认证等“三新经济”方向,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现状和关键环节,绘出产业全景图,持续补链强链。紧盯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综合运用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选优配强队伍,构建全区一盘棋的大招商格局。2025年,力争新招引总投资超50亿元以上项目2个、30亿元以上项目3个。

 

紧抓项目推进。持续深化项目管理,实行项目从签约到竣工的全过程跟踪,着力破解土地、能耗要素制约,形成持续突破、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推动常州东方侏罗纪旅游度假区、常州江南运河“舜山舜水”保护利用、常州武进不锈关键特种合金管材、常州车联天下数字供应链研发运营中心等省级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机制,营造项目建设抢前抓早、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争取新增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100个。

 

加强精准服务。全面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创新“ 一企一群” 服务模式,健全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容缺预审、企业投资项目承诺等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环节前置、信用预审、全程代办等方式,持续做强“不打烊”服务品牌。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实现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引导项目从量向质转变延伸,力争工业项目审批平均用时压缩70%以上。

 

(三)聚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

 

聚焦创新驱动。着力将天宁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三新经济” 高度集聚的现代产业新城,加速导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文化创意、高端装备智造等重点产业,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积极推动天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深化与央企国企对接合作,高标准推进1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布局一批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和特色专题园区,全力打造锡常融合发展先行区。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鼓励企业申报和参与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 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参与研发, 推动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


推进国家级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提质增效,放大新动力、高创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领头雁” 作用,做实做强省级新能源材料众创社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等专题园区建成国家级创业平台。


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建成“两站 三中心”比例走在全市前列。


持续深化与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省产研院、天津先研院等大院大所的产学研合作,建 成一批高水平的联合创新中心、专业研究所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 地,培育企业研发机构50家,新增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5个,新落地产学研项目120个。

 

提升质量标准。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标准化+” 、知识产权全链条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四大行动”。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江苏精品”等一批名牌产品。


以知识产权强省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质量工作督察,加快江苏省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管理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推动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完成验收,培育一批拥有高价值专利和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力争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新增市长质量奖企业(个人)1个以上,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项以上,有效注册商标持有量达2万件,省、市正版正货示范街区达10家。

 

引育创新人才。实施顶尖人才“一人一策”直接引进、“一事 一议”按需支持的个性化扶持机制,鼓励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积极承接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高层次人才协会平台资源共建、共用、共享。


持续开展“名校优才引进计划”,常态化开展“从常州出发” 等招才活动,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


着力培育“天宁工匠”,与江苏理工学院等院校共建“技能培训基地”“人才实践教学基地”,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力争新引进各类人才5万人、顶尖人才5名以上,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00人。

 

(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推进“智改数转”。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加快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智改数转”,推进区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打造一批以“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企业群体,形成一批“平台+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龙头企业”的联合体。


建立完善全区“智改 数转”服务商库,加大优秀服务商培育和典型案例推广应用力度, 为区内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服务。


力争建成省级智能工厂(车间)3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以上,培育开票销售过亿元本地服务商3家、省级领军服务商3家。

 

深化绿色发展。积极推广工业用地新模式,明确“以亩产论 英雄,以质效配资源”为导向,优化标准厂房、新型产业发展用地政策,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完善差别化激励机制,依据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


壮大节能环保、循环低碳产业,深化“危污乱散低” 出清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加快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新增节能技术改造项目3个,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家。

 

培育名企优企。建立健全分层孵化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 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批专注细分领 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


抢抓全面注册制机遇,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开展股改、辅导、申报和上市。


支持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方式进行再融资。


力争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0家,瞪羚企业总数超30家、独角兽企业(潜在)10家,上市“双百行 动计划”后备企业库超50家。

 

(五)厚植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加速开放开发。充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牢牢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战略相互叠加交汇的重要机遇,促进区域间共同设计创新议题、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重大项目,推动协同化开放发展。


抢抓RCEP契机,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先进经济体的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展示、销售等机构,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检测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做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功能。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区的合作交流,高水平建设中非、中欧国际合作产业园,鼓励纺织服装、医疗器械等企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力争年均实际到账外资突破2.5亿美元。

 

提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打响“畅通办·宁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一网通办”“证照分离”,加快电子证照集成化应用,实现更多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

 

坚持服务靠前一步,加快各类审批进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推进“首违不罚”,力争建成“两个健康”先行区省级试点。

 

政策精准扶持。用活用好市级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精准出台区级配套惠企措施,狠抓减税降费、纾困帮扶,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制定实施老旧厂房管理办法,推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处置。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支持创新工作力度,放大市、区两级科创基金作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园区保等金融业 务,有效破解融资难题。

 

大力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打响“才富天宁”品牌,完善人才公寓政策,努力探索出以人才为引领的转型发展之路。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