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赛事通知 >> 常州市
关于在全市开展“建功‘532’奋进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意见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22〕46号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总工会等部门关于在全市开展“建功‘532’奋进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意见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关于在全市开展“建功‘532’ 奋进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在全市开展“建功‘532’奋进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

市委组织部 市发改委 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应急管理局

市国资委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工商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532”发展战略,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建功‘532’ 奋进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532”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和《新时代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532’ 奋进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推动常州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总体目标
  开展“十四五”劳动和技能竞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抓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各方力量,着眼于发展需求与实际,牢牢把握以下目标要求。
  ——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进步。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全市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规范全市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带动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竞赛蓬勃开展,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工艺创新,促进工程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堵点痛点焦点问题,扎实推进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支撑保障、聚力共建“五大工程”,协调落实待遇提升、教育培养、发展畅通、权益维护、环境营造等措施,推广试点单位经验,进一步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动绿色安全发展上展现新作为。职工参与节能降碳和劳动安全保护力度加大。各类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生态环保、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竞赛,推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普遍开展群众性安全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使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增强,扩大“安康杯”竞赛活动在规模以上企业的覆盖面,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进一步增强,职工死亡、重伤和职业危害事故明显下降。
  ——在助力创新发展上达到新水平。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引导职工参与科技创新,“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广泛开展,职工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实现职工技术革新项目1万个,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2千项,采纳合理化建议6万件。发挥劳模在创新创造上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开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评定工作。全市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达250个,市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达65个,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企业研发体系。
  ——在增强职工获得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积极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舞台,职工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励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多通道”机制,促进管理通道、职业技能通道、专业技术通道之间的衔接,深入推进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工作。建立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全面开展“龙城工匠”选树活动,每两年命名“龙城工匠”10名,通过提升“龙城工匠”的荣誉感、获得感,激励产业工人以工匠精神实现自身价值,为推进“532”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在落实竞赛“广泛深入持久”要求上迈出新步伐。在全市普遍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非公企业竞赛覆盖面与参与度明显改善;中小微企业和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竞赛工作稳步推进,参赛职工类型和竞赛领域不断拓展;竞赛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创建职工叫好、企业欢迎、社会支持的竞赛新载体新模式。每年组织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工种不少于60个,全市参赛职工达到30万人次,支持区级技能竞赛良性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常州重大发展战略,开展职工建功立业竞赛
  1. 在竞赛项目上求拓展。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围绕常州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围绕全市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新技术,分类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要突出主题,体现特色,丰富内涵,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高质量落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在竞赛内涵上求创新。尊重职工首创精神,让职工当主角,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竞赛方案制定和过程监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突出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积极探索竞赛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经验,促进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向“效益型”“智力型”转变;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创新竞赛方式和载体,使竞赛活动富有新时代特色,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3. 在竞赛组织上求突破。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每两年组织一届重点工程创优立功竞赛活动,并严格遴选确定开展的市级劳动竞赛项目。列入省、市的重大工程、产业项目优先纳入参赛范围,各参赛单位以市级竞赛为示范,突出协同性,选择符合本地区和本单位产业发展特点的项目开展劳动竞赛,打造左右协同、高低配套、整体推进的竞赛体系。着眼非公企业经营管理灵活的特点,充分调动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的积极性,在分类推进、发挥作用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中开展竞赛的有效途径。
  (二)围绕推进创新中轴建设,开展群众性创新竞赛
  1. 广泛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把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作为助力职工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创新创造学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加强职工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组织引领广大产业工人积极投身创新实践,立足岗位创新创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难点问题。突出“五小”在群众性创新活动中的基础地位,把合理化建议作为重要环节,形成基础广泛、人才集聚、成果丰硕的活动体系。
  2. 深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评定工作。坚持党建领航,深入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创双提升”工程(在劳模创新工作室评定劳模党支部、评定党员先锋岗,促进劳模和产业工人提升政治素质、提升业务能力),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升级。探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集约化发展新模式、联盟化发展新途径,建立云平台,稳步扩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辐射范围。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联盟模式,推动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推动科技镇长团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团室联姻”,发挥各自优势,聚合创新力量,提升创新质效。
  3. 建立健全职工创新活动激励机制。每年举办全市职工十大发明专利、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十大先进操作法认定活动,推荐职工优秀成果参加上级创新成果奖评选。把职工科技创新纳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各级完善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鼓励企业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为职工搭建创新舞台。将职工岗位创新作为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职工创新项目开发、创新成果实现和创新价值认可,推广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探索企业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激发产业工人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让想创新、能创新的职工有舞台、有支撑、有收益。
  (三)围绕推进美丽常州建设,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竞赛
  1. 着力培育绿色文化。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以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节能环保教育,融入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制度,自觉践行绿色行为方式。
  2. 提高竞赛绿色含量。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重点行业领域,大力实施减污降碳行动,围绕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组织职工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为发展清洁能源、治理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贡献智慧和力量。
  3. 开展节能减排行动。普遍开展“节能降碳随手拍”活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竞赛职工参与率达100%。发动职工群防群治,开展“保护环境随手拍”等活动,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杜绝跑冒滴漏。
  (四)围绕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竞赛
  1. 扎实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结合岗位实际和生产任务开展技术比武、网上练兵,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不断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模式。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区域性、行业性竞赛为主体,市级竞赛与省、全国竞赛选拔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推行多元办赛、开放办赛模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冠名赞助等形式参与竞赛工作。
  2.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选树方式。继续开展“龙城工匠”评选,推动普遍开展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名师带徒、师徒结对等活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广远程职业培训新模式,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训相结合的服务。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推行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断拓宽产业工人发展通道,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改进评价方法,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实施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鼓励企业设立技能专家、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岗位,拓宽技术工人晋升通道,引导企业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
  4. 加大技能提升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评定工作,增强各类团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推动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相关工作室专项经费。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技术工人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含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改进补贴方式。对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合格证的企业职工,按规定给予技术技能提升补贴。
  (五)围绕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开展“安康杯”竞赛行动
  1. 创新竞赛活动形式。围绕“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总要求,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技能竞赛活动,助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职工安全培训力度,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和争做“职业健康达人”等活动,促进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普遍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素质和安全健康意识,减少和避免生产事故、职业危害发生。
  2. 提升竞赛活动质量。突出群防群控群治,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作用,推动企业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使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确保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3. 突出竞赛活动重点。坚持突出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增强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扩展竞赛覆盖范围,推动竞赛活动向非公企业比较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拓展,把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纳入竞赛范围。大力选树宣传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引导企业职工全员参赛。
  (六)围绕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行动
  1. 坚持党建引领。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党员发展比例向工作生产一线倾斜,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问题。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创争先进党支部、创争模范职工之家、创争工人先锋号,提升政治引领力、提升群众组织力)活动,推动基层班组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引领。
  2. 深化班组竞赛。以评定“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把争创“党员示范岗”与评定“工人先锋号”,争当“优秀党员”与“最美职工”“文明职工”结合起来,推进党工工作深入班组、深入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党员在技术创新、助推发展、促进和谐、固本强基上当先锋。深化“六型”(学习型、创新型、环保型、效益型、和谐型、安康型)班组建设,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增强班组的辐射带动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选树一批在全省知名的工人先锋号班组。
  3. 打造成长平台。充分发挥班组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作用,激发班组职工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提升班组职工的技能水平、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把班组建设成职工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的坚实平台。加强班组长培养选拔工作,建立健全班组长岗位竞争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班组长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等有关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在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各竞赛组织实施单位、参与单位,要着眼发挥竞赛积极作用,坚持标准要高、要求要严、成效要实,加强区域间、行业间、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政策协调、工作协商和信息沟通,构建“一盘棋”格局,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竞赛的组织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制定疫情影响、经济波动等条件下的竞赛工作预案,推动竞赛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二)健全激励机制,增强职工获得感
  紧紧围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把竞赛打造成为促进职工成长成才的平台。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党员“双培养”制度,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劳模先进表彰等方面向技术工人倾斜。建立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制度,定期组织、分级实施疗休养活动。
  对在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经推荐和综合考察后,纳入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通报表扬名单;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级竞赛第一名选手,经综合考察后由常州市总工会纳入“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通报表扬名单;纳入“龙城工匠”通报表扬名单的,作为“常州市劳动模范”推荐人选(已获该荣誉者,不再推荐)。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级竞赛排名前列的选手(参加决赛人数30人以上的前3名、50人以上的前6名),二级竞赛前三名的选手,由市人社局评定为“常州市技术能手”;35周岁以下由团市委评定为“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女性中的第一名由市妇联评定为“巾帼建功标兵”。
  (三)选树宣传典型,营造舆论氛围
  在劳动和技能竞赛中选树劳模先进典型,宣传劳动创造幸福,讲好劳动故事、劳模故事、工匠故事,形成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造、发挥作用为价值理念,以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为共同意识,以爱岗敬业、公平公正为基本内涵的竞赛文化,激发职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奉献一行的正能量和自豪感,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提供硬核保障。组织龙城工匠、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等优秀产业工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园区、进社区,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激励全市产业工人勇当主力军,为实现“532”规划目标任务贡献力量。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