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常州市 >> 新北区
关于常州市新北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常州市新北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3日在常州市新北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向大会书面报告常州市新北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扎实推进“三大工程”,聚力打造六张“高新名片”,全力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经济发展呈现“持续恢复、增势向好、后劲增强”的态势。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距离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差距,但基本实现年内最好结果。

(一)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情况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左右;

——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平略增;

——预计实际到账外资完成9.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0.1%左右;

——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预计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以上;

——预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4万人;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6.4%;

——全区国考、省考断面均达到III类水质考核标准,达标率100%,累计优良天数281天,优良率78.1%,PM2.5浓度3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

(二)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情况

坚持项目为王,综合实力站上新台阶。一是全力稳住经济增长大盘。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尽锐出战打通“稳链保供”堵点难点,千方百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建立领导挂帅“链长制”,走访调研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有效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直达快享,全年减税降费兑现9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等补贴1.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9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34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400家;“1115”大企业集团培育成效明显,销售首超50亿元、30亿元、10亿元企业数分别达1家、6家、8家,全区销售超亿元企业数达530家,较2021年新增46家。二是持续扩大有效投入。聚力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和强度,预计完成工业投资255亿元,增长2%;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深化“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创新打造“全生命周期三维服务法”,25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4个省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市重点项目投资额、新入库项目数、新开工项目数、竣工项目数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均位居全市前列;加快用地增效改革,突出企业亩均效益评价指标,实施工业用地提质增效项目97个,盘活存量用地4000亩;在建产业载体40个、面积135.6万平方米。三是力促服务业加快复苏。全面落实扶持服务业纾困系列政策,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精心组织“龙城夜未央”“创意谷奇妙夜”“食美常州”等促消费活动,环球港、汉江路、文化广场成“夜经济”网红打卡点,新能源汽车、新龙生态林露营、美丽乡村等消费新热点蓬勃发展。预计规上服务业营收实现250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4亿元,全年实现正增长;新增4A级物流企业2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2家、市级示范物流企业3家,环球恐龙城等4个载体获评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一是创新实力稳步提升。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奖项11个,项目总量占全市38%;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省科技厅批复并成立,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天汇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子项目落地,星宇车灯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扎实推进,创新推出“科创积分贷”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产品;新认定省级孵化载体3家,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4个;新增人才总量2.53万人,引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专家9名、B类专家3名,居全市第一。二是产业链式发展加快。编制产业链式集群发展规划和图谱,开展产业链运行监测分析;打响“链上有约·邻里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品牌,成功举办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智慧能源产业沙龙活动,22家本土配套企业进入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预计“两特三新一智能”产业链完成产值265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智慧能源产业链产值预计分别增长70%、40%和18%,智能传感器产业跻身全国第五名;通过江苏省大中小融通型特色载体验收并获得专项资金奖励,全省仅两家。三是企业转型升级提速。获评首批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省级81家、市级52家,华威模具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捷佳创精密机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新增市级以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0家,新增市级智能车间23个,入围省级智能车间评审9个;天合光能斩获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入围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太平洋变压器、祝尔慷电机荣获国家节能技术装备推荐,全市仅三家;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4家,乐萌压力容器等6家企业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全市率先获批两支总规模1亿美元的QFLP基金落地,聚和股份、特瑞斯成功IPO;龙城金谷(北区)新增注册机构150家,创新资本聚集规模新增153.9亿元。

深化改革开放,循环格局达到新水平。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全新启用,实现行政许可事项100%、政务服务事项95%以上进驻;商事制度改革等四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1+N注销套餐办”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高新事·高兴办”培育一流政务服务品牌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行政审批“急郎中”服务体系更趋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省城区第2名。二是开放合作再结硕果。全年落户4个总投资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龙头型”重大项目招引创历史新高;中日(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获评第三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招引优质外资项目21个,其中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全市第一。三是国际国内双循环稳中有进。全区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1200亿元,同比增长10.1%,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进出口占全市比重37.4%,对全市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2.9%。区内企业直接对外投资额1.2亿美元,增长41%,总量全市第一;新增3家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

统筹城乡建设,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一是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完成“三区三线”方案划定,落实12.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0.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最大化争取到31.45万亩城镇开发边界;有效落实1782亩预支空间规模指标和504亩省重大项目空间规模周转指标,形成高铁新城和滨开区两个万亩产业园区规划方案。高铁新城加快推进,星耀城首栋单体出正负零,科创水镇三期、领航大厦等主体结构封顶;环球港以西片区城市更新稳步推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入选江苏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有序开展常泰过江通道、常泰铁路、龙江路快速化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美丽新北不断彰显。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成功入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凯元化工等16家化工企业完成关停验收,新增市级绿色工厂10家,滨开区创成全国绿色化工园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110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加速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全年改造新增绿化面积约2161余亩,完成7座公园标准化达标验收及9座三星级公园创建工作,新龙生态林成功创建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是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培育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5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550亩。农村宅基地管理“两个办法”出台,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有序推进。西夏墅镇成功创建常州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南兰陵村获评常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德胜岛美丽乡村试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工;农村人居环境、河道长效管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化”农场入选全国农业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

增进民生福祉,生活品质实现新改善。一是夯实民生托底保障。城乡低保标准由每月940元提高到1000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各类补贴总额达8308万元;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通过了民政部结项评估;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基地1家、市级2家,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1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二是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新龙实验学校、龙城中学等9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新北区文化馆、图书馆、职工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新增4家秋白书苑;新增投用人才公寓10395套,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获评全市首家五星级人才公寓,完成815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工作;完成河海中路、汉江东路精品街区和10条镇(街道)级精品街道提升改造,完成万和城等4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资源化利用率、全区中转站覆盖率均达到100%,新改建并接入常州市智慧停车平台公共停车泊位3359个;顺利通过文明城市国检、省检。三是守牢安定和谐大局。全力打好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收官战”,集中开展车库使用燃气专项整治行动、城镇燃气百日行动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综治、网格、城管、12345等“多个中心”合成建设;扎实做好迎峰度夏电力能源保供,稳妥推进“保交楼”和商品房纠纷调处工作,制定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压降方案,有序推进隐性债务化解。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计划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高新三十而立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全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以及区委五届五次全会部署,全力打造六张“高新名片”,以更高目标、更实举措、更优成绩,共同谱写彰显高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争当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体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贡献担当。

对照“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我区发展实际,现提出202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实际到账外资、进出口总额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100%;全区PM2.5平均浓度力争33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78%以上。

为确保完成上述年度预期目标任务,提出以下六个方面工作建议:

(一)聚力项目攻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龙江路万亩产业空间为支撑,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零碳高质量产业示范园区。聚焦“两特三新一智能”特色产业链发展,创新基金招商、科技招商、飞地招商等方式,大力引进一批“龙头”和“链主”大项目,以及潜力大、后劲足的“高精尖”“小而美”项目,力争全年招引总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产业项目超7个,优质项目总数超100个;抓实抓细2023年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储备计划,深化“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完成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350亿元;强化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进105个区镇两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9.79亿元;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优化完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管理体系。二是着力提升产业链集聚水平。优化“链上有约·邻里配套”产业沙龙活动品牌,重点开展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领域以及内外资企业融通发展沙龙活动,打通区内企业供需“微循环”;以全市打造“新能源之都”为契机,推动智慧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融合集群式发展中延伸产业链,力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制定全区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出台新一轮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推进“一核、三极、多片区”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建设,力争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420家、新增现代服务业重点示范园区(企业)超8家、税收“亿元楼”突破10栋。三是做大做强企业实力。持续推动“1115”大企业集团、“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培育,力争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1家、30亿级企业2家、10亿级企业5家;全力争创工信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力争新增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促进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完成700家企业“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新增市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15家以上;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上市“导航图”,力争新增上市企业4家,积极争创省级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继续做强龙城金谷北区,充分发挥科创母基金的领投作用,力争新增入住机构100家,新增注册资本100亿元。

(二)聚力科技创新,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打造高标准创新平台。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进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达姆斯检测争创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紧盯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升级“1+3+X”创新布局,聚焦高铁新城建设科技赋能,全力打造创新之核;持续提升创意产业基地、碳纤维科创港、人工智能科创港的示范定位和创新能级;“一院一策”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等在建平台提质增效,新增科技创新载体面积40万平方米;着力抓好省级双创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双创基地。二是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整理汇编形成符合全区“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和攻关指南,进一步组织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省级“双创”团队,力促企业创新“育苗”工程和区域创新“培土”工程联合推进。持续加大“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分级培育力度,强化高企培育和科小招引攻坚,力争净增高企150家,科小招引150家、培育5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业载体3家,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0家,实施500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个。三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速引育高层次双创人才,力争培育入选省双创人才15名以上、重点龙城英才项目30个以上;构建长效海外引才渠道,力争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保有量稳中有升;开展“百校千企万名英才集聚工程”,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不少于2.4万人;加快全市首个人才公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确保三年2.1万套建设任务圆满收官。

(三)聚力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高新事·高兴办”品牌内涵,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积极探索优化全流程极简审批,持续推动科技赋能审批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质效;全力盘活资源要素,推广应用“4+13”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工业区更新,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完成提质增效工业用地和集体土地入市两个“一万亩”,为重点项目落地争创“土地等项目”新优势;抢抓REITs试点扩围机遇,探索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商业不动产等领域发行相关产品;持续深化基层信用建设标准化试点,推进普惠金融镇(薛家镇)和西夏墅刀具行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确保2023年营商环境考评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二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配优配强驻外招商力量,组织小分队赴境外精准招商,聚焦精品外资项目,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加速打造中日韩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用好中瑞、中日省级国际合作园区招牌,深度推进与欧洲、亚太等地区高水平开放合作;开展“跨贸融合·起航CND”活动,加快打造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促进数字贸易等新模式融合发展;强化政策指导和风险防控,助力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投资合作水平。三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加快推进奔牛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货运航空新航线;推动常州长江港提级扩能,拓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出口业务;持续推进国际制造共享平台、离岸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平台建设,探索“研在区外、发在区内”的合作模式和协同机制;优化消费供给,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在区内形成首店经济、年轻人经济,优化提升汉江路国际街区和国际人才广场,不断推出消费新场景,持续推进夜间经济和文旅消费升级。

(四)聚力城乡融合,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一是不断优化城市规划提升能级。统筹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稳步推进重点发展区域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深化龙江路东西两侧产城融合新空间规划设计。加快构建高能级交通体系,推进龙江路北延快速化改造、春江路、东海路等一批重点骨干路网建设,保障腾龙路高架、常泰大桥、常泰铁路等项目实施;加快高铁新城建设,确保星耀城、绿地酒店封顶,国际人才广场、领航大厦竣工投用。着力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推进体系完备、标准统一、智慧高效的“城市大管家”管理模式的全面落地。二是加速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推进大运河、新孟河沿线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确保完成51条支流支浜消劣整治,持续开展土壤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和风险管控;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方案,促进化工、印染、铸造行业关停并转与整治提升,争创省市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完成一般固废集中收运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依托新龙生态林、光伏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不断丰富园事花事活动,健全城市“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三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北样板。扎实做好“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努力增加主粮播种面积,新增水稻田5000亩,新建省级高标准农田3800亩;继续开展美丽乡村试点村等项目创建,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探索“网格+积分”和“红黑榜”为代表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新模式,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智能化监管平台功能,拓展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渠道,培育家庭农场50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扩大“常高新农”品牌知名度。推进德胜河“六改三”航道整治工程,确保老桃花港整治工程江边枢纽建成投运、浦河闸外段工程完工。

(五)聚力民生发展,持续提升百姓获得感。一是夯实兜底保障基础。全力打造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2万人;着力建设高水平社保一体区,大力完善以社会保险全面统筹、社会救助精准兜底、慈善帮扶有效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托社会工作服务站建成2~3家镇级社救服务站和村级社救服务点,延伸残疾人之家“康复+就业+文体+照料”服务内涵,实现红十字精品“博爱家园”全覆盖,确保城乡低保对象、失能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帮尽帮。二是完善高品质公共服务。推动实施学校建设项目22个,力争竣工投用三井第二实验小学等项目12个、新增学位6000个,建设学校创新实验室、智慧图书馆、“阳光食堂”;推动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中心落地和奔牛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加快建设罗溪镇卫生院公卫楼,建强孟河医派中医特色专科,建成2家规范化妇幼门诊和5家慢性病管理中心,指导群众科学防疫和健康管理;加快建设区镇联动、城乡一体的高品质幸福颐养区,打造2~3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文体惠民,建设长江生态文化公园,推动市足球训练基地、第二工人文化宫等项目落地建设,组织好新北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首届读书节等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高质量推进2个“美丽街区”,重点抓好环境卫生、空中缆线等突出问题,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计划接入“停车一张图”智慧管理系统2200个,新建26个公交候车亭;加快推进汇丰一村等老旧小区提升整治工程,全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推进薛家、圩塘等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和规范经营;新改扩建口袋公园4个、农村公共厕所3座、垃圾房539座,整治300个以上问题小微水体,创建5个区级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片区,建设2条市级示范幸福河湖。

(六)聚力社会治理,切实增强总体安全韧性。一是优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北、法治新北,依托“雪亮工程”“智慧工程”,加速推进“智慧”+“平安”建设;聚焦“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专项行动,落实“专班+网格”稳控措施;持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行“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建设,力争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二是全力夯实本质安全水平。以公共安全体系“1+26”规划为行动指南,以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为重要抓手,抓实抓细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物流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强化企业违法行为严管重罚,推动企业风险隐患动态清零;紧盯“危污乱散低”企业实施分类精准治理,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专属网格组建,聚众合力筑牢城镇燃气、经营性自建房、储能电站等各行业领域安全。三是严格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强化政府债务全口径监测预警机制,坚决遏制增量、稳步化解存量;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强化国企改革,提升国资运营水平;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确保“7+4”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安全,开展非法集资风险隐患排查,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守好粮食底线,完善战略和应急储备管理机制,开展成品粮扩储和粮食社会责任储备,抓好夏秋粮食收购,落实冻猪肉收储和“菜篮子”保供,切实保障“急时能应急”;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群访群诉矛盾,全流程规范开发商落实诚信履约“保交付”主体责任。

(此件公开发布)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