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江苏省 >> 省政府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
 
苏政发〔2011〕18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为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制订本规划。
    根据江苏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引领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产业规模领先全国。2010年,全省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同比增长35.8%,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50%以上,涉及新兴产业的专利数超过60%。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新兴产业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高度集聚。全省60%的新兴产业产值和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中在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四是新兴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企业超过80家,形成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优势企业群,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高的新材料、新医药及新能源上市企业。
    虽然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规模优势尚未真正确立,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有待增强;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新兴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紧缺。
    (二)发展环境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新一轮大调整周期,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许多国家大力调整发展战略,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方向,作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为江苏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省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各方协调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立足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水平,围绕战略需求,坚持高端引领、重点突破,着力发展一批引领省内乃至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端产业;突出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着力突破一批高端技术、培育一批高端环节产品;强化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的领军企业;注重有序发展、错位竞争,着力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长远战略优势。
    必须注重把握的原则:
    ——创新驱动。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合作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核心标准制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以新技术突破带动形成新产业。
    ——重点突破。选择我省最有基础和条件的优势产业作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资源,重点推进,实现产业整体发展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市场主导。利用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创新模式,培育需求,规范市场,营造环境,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集约集聚。以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完善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产业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发展区和全球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10%和18%,对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18%和25%。
&n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