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国家级 >> 商务部
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 2012-04-26 11:06  文章来源:商务部 外贸司


    目 录


        一、外贸发展的新起点
        (一)发展成就。
        (二)重要作用。
        二、外贸发展的新形势
        (一)面临挑战。
        (二)发展机遇。
        三、外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稳定外贸增长。
        (二)调整贸易结构。
        (三)促进贸易平衡。
        (四)优化空间布局。
        (五)推进基地、平台和网络建设。
        (六)推动"走出去"带动贸易。
        五、外贸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外贸管理体制和政策。
        (二)完善涉外财政税收政策。
        (三)完善涉外金融政策。
        (四)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
        (五)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工作。
        (六)加强多边双边经贸合作。
        (七)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
        (八)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工作。

    序 言


      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商务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2011-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导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外贸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外贸发展的新起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成就。

      进出口规模跃上新台阶。2010年,进出口额达到2.97万亿美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9%,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其中,出口1.5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5.7%,占全球份额由7.3%升至10.4%,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1位。进口1.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1%,占全球份额由6.1%升至9.1%,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

      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93.6%提高到94.8%。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56%提高到59.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28.6%提高到31.2%。农轻纺等传统行业出口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6.6%降至5.5%。

      扩大进口取得积极成效。进口关税总水平由“十五”末的9.9%降至9.8%。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进口年均增速高于出口0.4个百分点,贸易平衡状况明显改善,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5%降至3.1%。

      外贸发展更加均衡协调。民营企业经营活力进一步释放,进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15.7%提高到25.2%。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占比由41.4%提高到50.1%。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占比由8.3%提高到9.9%。

      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四个传统市场进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52.7%降至46.9%。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快速增长,占比提高,与“十五”末相比,对东盟由9.2%提高到9.8%,对金砖国家由4.9%提高到6.9%,对拉丁美洲由3.5%提高到6.2%,对非洲由2.8%提高到4.3%。同时,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签订和实施了一批自贸区协定。

      外贸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政府宏观管理、中介组织服务协调、企业自主经营为特征的外贸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以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促进体系日趋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明显减少,许可证、配额、国营贸易等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大宗商品进口协调机制和报告制度,成功开展了部分重点商品进口联合谈判。

      (二)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外贸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外贸进出口推动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了竞争力。外贸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资源约束、推动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扩大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据测算,外贸直接带动就业超过8000万人,其中60%来自于农村转移劳动力。2010年与外贸直接相关的海关税收达1.25万亿元人民币。石油、铁矿石、铜的年进口量均占国内年消费总量的50%以上。每年大宗农产品进口相当于节约了5亿亩耕地。5年累计进口高新技术产品1.6万亿美元,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制造”增加了全球消费者福利,“中国市场”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研发、设计、营销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不强,参与国际分工深度不够。出口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不高。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标准和价格谈判能力较弱,行业自律水平有待提高。贸易平衡的国别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外贸发展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区域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外贸发展方式与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舆论、公平竞争与体制机制环境有待继续优化。

      二、外贸发展的新形势

      “十二五”期间仍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保持平稳发展的难度增大。

      (一)面临挑战。

      从国际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主要经济体受债务危机困扰,经济持续低迷,需求相对疲软,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难以恢复快速增长。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主要大国将精力转向区域贸易安排,各国自顾倾向增强,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针对我国的“两反一保”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居高不下,各种技术性壁垒层出不穷。三是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际货币体系处于变动调整之中,主要经济体走势不稳,汇率大幅波动;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市场缺乏稳定供应预期,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四是我与不同类型国家的竞争加剧。随着我产业升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正面竞争,与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加剧。

      从国内看,一是经营成本进入全面上升期。受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趋严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二是外贸结构调整难度加大。面临成本优势不断减弱、外需增长放缓的形势,大量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积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处于生存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两难境地。三是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和意愿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明显。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大部分外贸企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制订、营销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与贸易强国企业还有较大差距。企业培育自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一是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呼声强烈,我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增强。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国家与我国商签自贸协定意愿增强。国际产业转移从加工制造环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为我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要素配置带来机遇。二是全球贸易量继续扩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发展,为我开拓市场提供新的支撑。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为世界贸易增添新的活力。三是产业内贸易进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