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推荐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调查系列报道① 朝阳产业的诱惑

 

发布时间:2013-09-18   作者:装备工业处   来源:江苏经济报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调查系列报道①朝阳产业的诱惑

 编者按:在大多数人眼中,工业机器人充满着神秘色彩,但在我省,工业机器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人口红利”日渐消失的苏南,到承接产业转移的苏北,以及正在崛起的苏中,处处可见工业机器人活跃的身影。然而,在机器人异军突起的背后,本土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增长乏力、外资挤压的内忧外患。近日,江苏经济报记者和这些机器人进行了“亲密接触”,试图为读者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并描摹一张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有着“史上最难就业年”之称的2013年,一些刚走出校园的学子们将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些在电影中带给他们欢笑的机器人,已经走出银幕,在现实中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岗位。

  “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

  数台机器人舞动着双臂,精确地重复着装锭、码垛等预定动作,只需片刻,旁边已是整齐排列的成品。1000平方米的车间里,除了机器人,只有两名工人在四处巡视。这是记者近日在江苏盛虹集团化纤包装车间里看到的一幕。公司主管许笑告诉记者:“这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每天能够完成7000多箱的包装量,工作效率提升了60%,用工却减少了90%以上。”

  无独有偶,雷柏科技这家生产鼠标键盘的公司,生产线上的主角也已不再是一排排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灵活的机械手臂,每条生产线上仅剩寥寥数人。自动化专业出身的总经理曾浩表示,一台机器人可抵得上10名工人,而这些设备成本的回收周期仅为两年,比人力成本便宜得多。 

  在纺织企业聚集的吴江市,一线员工的人工成本正在以每年15%以上的增幅上涨,但“用工荒”依然严重。与此同时,机器人的采购价却在以每年约5%的幅度下降。

  “人力成本与机器人成本之间,正出现一个越来越大的剪刀差,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很有吸引力。”东南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戴先中教授认为,成本的逆转,已经产生了“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的现象,这将使我省更多的制造企业乐于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

  引领江苏“智能升级”

  对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我省制造业而言,工业机器人不仅带来“机器红利”,更是“江苏智造”的引跑者。

  来到徐工集团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车间,一个自重1.5吨的“庞然大物”,被焊接机器人轻松“拎”到离地2米的空中,揉团似地翻转,以方便焊接臂全方位焊接。

  “众所周知,焊接是制造业的基础,以前用人工,难免质量良莠不齐,现在机器人焊多少质量都一样,从不用返工。”徐工集团科技分公司生产总监周天雷表示,基础工艺的提升,也必然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升级。

  在扬州一重科技,记者发现了一种新型机器人———板材高效重载铣削工业机器人。区别于过去钢材只能平整放在流水线上的传统方式,这种机器人的机械手可以自由地进行移动、后缩、翻转。“传统机床进行钢材铣削只能一边进行,工业机器人能够两边同时运作,仅这一点就带来了双倍的效率。” 一重科技企划部部长王清告诉记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机器人同时还是我国制造业高端产品的突破。“它可用于船舶制造,为船用材料的制造提供高端技术支撑,这样中国的造船厂就可以使用我们自己的产品,从而打破过去国外的垄断。”

  “大力发展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加快江苏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表示,我省将把优先发展机器人等智能新兴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

  工业机器人产业元年开启

  虽然日益被重视,但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在我省还只是起步阶段。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强信然表示,目前全省工业机器人数量偏少,不足万台,这与江苏装备制造业领先全国的地位并不匹配。

  实际上,即便是全国,去年工业机器人总数接近10万台,但在绝对数量上,中国仅为日本的18%、德国的35%。

  差距意味着机遇,江苏乃至全国工业转型升级为工业机器人应用带来的广阔前景,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和专家们认为,今年将是“工业机器人爆发之年”。中国工控网动态市场研究总监陈然也认为,2013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开启元年,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都将保持20%的增长。

  陈然表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随着产业经济拐点的加速到来,中国未来两年内将超越日本,跃升为全球最大市场。

  巨大的产业机遇面前,我省已经开始布局。徐一平表示,我省正在推动各级政府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或产业资金,并重点培育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0个省级技术中心。同时,常州机器人产业园、昆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南通中国机器人科学文化公园等一批机器人产业园区,正在我省各地蓬勃兴起,助推我省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 澄  金 睿 洪姝翌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