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推荐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调查系列报道② 举步维艰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3-09-18   作者:装备工业处   来源:江苏经济报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调查系列报道②举步维艰的困境

      面对机器人产业诱人的大蛋糕,江苏各地都行动了起来,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积极投身这场“掘金战”的还有早已完成布局的国外行业巨头。记者采访发现,在这场机器人争夺战中,目前尚处于萌芽期的本土企业还仅是“配角”。

  内外夹击的市场

  最近,南京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陶波很忙,不久前,他又一次向市政府提交了《南京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工作意见》修改稿。“都好几个回合了。”陶波告诉记者,“南京已有100多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企业,我们希望先用三年时间把南京打造成一个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平台。”

  同样,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最近也在抓紧时间,准备制定出台《张家港机器人产业园发展规划》。而在早前,徐州、昆山、常州等地已率先迈出了建设机器人产业园的步伐。  

  然而,就在我省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景象之时,外资巨头也纷纷抢滩,加紧“撒网”:今年3月,美国捷普集团计划投资6.2亿元人民币在无锡设立与机器人相关的自动化装备工厂;5月,日本发那科与南京二机数控车床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智能机器人、小型加工中心和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展开合作;6月,安川电机在常州设立首个海外机器人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6万台,而中国机器人的产值仅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9.6%,目前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更是80%由跨国公司占有。国际巨头的大举进攻态势对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在饱受挤压的市场空间中,国内企业间极易爆发出恶性竞争。”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李文倩不无担忧地说。 

  今年,突如其来的一场降价风波,更是让国产机器人企业险些乱了阵脚。库卡、安川等国际巨头,将出口至中国的机器人价格调低了20%-30%。“在国产机器人成本短期内无法降低的情况下,这次调价无疑让原本利润微薄的行业雪上加霜。”陶波如是说。

  被垄断的“核心”

  “江苏的机器人企业绝大部分还在创业阶段,盈利尚需时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吴洪涛表示,对企业来说,每年必须最少生产500台产品才能保证生存,而实际上,国内能达到这一生存平衡点的仅为少数。“不少本地企业一年也就几十台,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缺乏市场品牌认知度。”

  “国内机器人厂商市场占有率低,最大问题在于大多数企业是在进口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仿造,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陈柏补充道,“机器人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妄想通过以往简单的机械和控制模仿,是不太可能的。”

  陶波也持同样观点。他向记者解释说,机器人核心四大系统为本机、减速机、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但长期以来,由于材料、工艺、技术上的差距,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电机还无法实现国产化,减速机75%的产品被日本公司垄断。“在一台机器中,电机、伺服、传动等核心部件就占了60%—70%。如此一来,国内厂家只能高价从国外购买,自然使得国内机器人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丧失价格竞争力。”

  与此同时,关键零部件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还使得国产机器人市场价格出现倒挂。以汽车领域的165k弧焊机器人为例,国内企业仅采购减速器、控制器、电机伺服系统三个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分别高达8.5万元、2万元和9万元,总计为19.5万元。而安川同款机器人成品的市场售价仅为16.8万元。

  遗失的顶层设计

  走进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楼,公司墙上的另一个铭牌———协同创新产业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自从去年入驻科教城以来,公司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引进了涉及关键部件、关键技术、产品方向等方面的8家企业。5年内,将会有15-20家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加入这个机器人产业基地。

  “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集成的产业,需要统一规划目标,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公司董事长曲东升告诉记者,“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我省也相继出台了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苏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暨转型升级规划》等。但在国内,机器人多年来一直被归类为“制造装备”,缺乏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即便是现有的国家《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没有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国家级标准检测中心、没有权威的行业协会。“从中央到地方,扶持计划总体零散、不成系统,效果并不理想。”

  “机器人的研发前期投入很大,产品成本和销售额之间又相去甚远,微薄的利润很难维持较高的人力成本和研发费用,这也是导致产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吴洪涛认为,要想让产业尽快走出困境,除了资金的支持,制定自上而下的顶层标准显得更加迫切。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  金 睿  陈 澄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