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推荐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调查系列报道④ 市场为媒期待政策“突围”

 

发布时间:2013-09-18   作者:装备工业处   来源:江苏经济报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调查系列报道④  市场为媒期待政策“突围”

 当南京埃斯顿等企业攻克了核心技术并飞速发展时,一批立志在机器人产业有所作为的企业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另外一种突围方式———在细分领域确立优势,以市场来引导技术,从而避开强大外企的围剿。

  细分领域谋“小众化”突围

  作为纺织业大省,我省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工人在一线检测面料的破洞、疏密、污迹等瑕疵,但是无锡的一些纺织企业,却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么复杂的工作,机器都能取代人工,不是自己用了简直不敢相信。”江苏阳光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在引进了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检测机器人之后,不仅节省了人力,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就没有它们发现不了的瑕疵!”

  据无锡众望四维科技总经理董仲伟介绍,公司长期钻研机器视觉工业控制检测系统和激光工业应用控制系统,在将该系统应用到机器人产业上后收益颇丰,目前已经申请发明专利5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项。“并且在三年内,我们还将申请至少60项可以填补国内空白的机器视觉检测专利技术,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而来到常州金石机器人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有斌告诉记者,因为传承了之前在轴承行业的巨大优势,“公司不为订单发愁,相反倒是担心产能不足。”据张有斌介绍,最近公司刚给马鞍山钢铁集团交付一笔订单,为马钢提供抓取能力达2万吨的大型机器人,“马钢只有两条有此需求的生产线,另外一条是用德国的机器人,我们现在已经能和他们正面作战。”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但在南京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陶波看来,在产业核心地带短期内难有斩获,并不妨碍国内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外企再强也有他们顾及不到的地方,国内很多企业在人机对话、控制系统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我们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选择错位竞争。”

  “而且相比国外厂商的产品,我们可以更加便利地根据客户需要,对产品进行改造。”董仲伟也表示。“我们的产品可以说是机器人的‘眼睛’,能不能让机器人看到,首先是要能兼容,因此很多产品都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订制的。”在董仲伟看来,机器人市场非常广阔,关键是要把目光往客户的需求上转,生产稳定、实用的产品,而非一味地强调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多高。

  筑高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冬,就吃过脱离实际的亏。“我们之前设计的建筑机器人,集成了各种先进技术,但放到工地却发现没有工人能操作。”

  对此,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主席曲道奎深以为然,他认为,当前形势下,人力成本对中小企业造成压力更大,国内企业应该生产一些操作便捷、维修简单的工业机器人。“众多中小企业才是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他们对机器人的需求并不苛刻,有的只要几万元的简易机器人,适合企业需要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我们生产企业绝不能高高在上。”

  产业政策也需“接地气”

  不仅机器人生产企业不能高高在上,政策也不能高高在上。曲道奎认为,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应切实根据市场需求,接上地气。“日本是机器人第一大国,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

  据曲道奎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首先投资设立机器人租赁制度,由30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和10家保险公司出资,成立“机器人长期租赁公司”并接受日本开发银行提供的优惠低息资金,从制造厂购入工业机器人长期租给用户,每月只付30美元左右的租赁费,而那时日本一台普通工业机器人价格在1万美元左右,租赁公司成立的第一年,营业额就达10亿日元。

  另外,日本还把工业机器人作为特别折扣优待产品,规定采用机器人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中、小型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中取得低息贷款。正是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使日本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借鉴这些措施。”董仲伟告诉记者,深圳为解决企业使用机器人前期投入太大的问题,就采用了灵活的“雇佣”营销,企业可以“先用再付钱”,做得不好也能把机器人“炒”掉。“我们期待江苏省也能出台这种落到实地的政策。”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 澄 洪姝翌 金 睿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