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家级 >> 工信部
工信部24个司局2017年重点工作和思路抢先看!(4)

 

工信部24个司局明年重点工作和思路抢先看!(4)

发布时间:[12-27]    
 

    2016年12月26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电子报独家约访了工信部24个司局长,请他们详细畅谈了2016年工作情况和2017年重点工作与思路。

 

        独家干货,深度好文!

 

(本文包括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


 

        原材料工业司: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突破一批关键高端品种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 周长益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新材料是制造强国和国防科工的基础和支撑,是原材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把新材料等培育成主导产业。马凯副总理今年专程赴江苏、浙江和北京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问题。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优势企业日益壮大,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近2万亿元,年均增速24%。空间布局日趋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新材料综合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中西部地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已累计设立了北京石化新材料、包头稀土新材料、陕西有色金属新材料等48个新材料重点领域的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了“关键材料升级换代”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专项,支持稀土稀有金属材料、高温合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电池材料、膜材料等关键材料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推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实力大幅提升,在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建设了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的产业化项目。

 

        重点新材料发展取得突破。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了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的产业化项目,大力推进重点新材料规模化发展。支持组建碳纤维、电子化学品等产业发展联盟。先进半导体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加速发展,高性能钢铁材料、轻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发展。金属靶材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T700、T800碳纤维技术成熟度分别达到7级和6级。飞机专用第三代铝锂合金、百万千瓦级核电用U型管、硅衬底LED材料、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一批先进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行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组织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决策智库上强化了部门协同。积极推进新材料首批次机制建设,制订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编制《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标准草案,已经国家标准委批准正式立项为国家标准。联合黑龙江省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搭建政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印发《2016年度民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重点任务及分工》,研究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支持军民共用新材料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低端品种产能相对过剩,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亟待提高,产学研用合作不紧密,创新链条不完善,标准、计量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新材料仍然是制约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

 

        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专题会议精神,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和军民共用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关键高端品种,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贯彻落实马凯副总理在国务院专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下,系统研究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强化各部门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衔接,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大工程等提供咨询建议。加强对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信息引导。支持建立中国新材料行业协会和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联盟,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新材料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与应用。

 

        (二)研究落实专项政策。会同财政部、保监会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解决我国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的“好材不敢用”问题。推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集中突破一批战略关键材料。加大“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新材料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研究设立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广泛吸引地方和社会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

 

        (三)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新材料基础研究、产业化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统筹衔接,完善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统筹需求导向与超前探索,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统筹衔接。整合完善创新资源,组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建立新材料产业计量服务体系。统筹布局和建设材料基因工程重大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充分依托现有科研机构,组建材料基因工程专业化研究中心,形成重点新材料创新基础和开发共享的公共平台,降低新材料研发成本,缩短新材料研发应用周期。

 

        (四)加快重点领域新材料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发挥市场需求对新材料开发应用的引导作用,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关键材料为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点方向、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着力促进供需对接与上下游协作配套,抓紧突破一批材料品种,形成一批典型应用示范成果。编制《促进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实施方案》,以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推动高端工程塑料在装备中的应用为突破口,促进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

 

        (五)夯实公共平台基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产用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参数库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等4个平台建设。提出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组建方案,在核电材料、航空材料、集成电路材料等领域启动相关平台建设。组建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大专院校、研发机构、大型企业和计量测试机构,建立一批高水平、开放式检测评价中心。加快制定数据采集和共享制度,建立一批材料数据库、工艺参数库、工艺知识库。统筹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整体布局,在石墨烯等重点领域,拟订中心建设方案。

 

        (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出台《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国家标准,研究碳纤维等其他领域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标准体系,为政策制定、社会投资、用户选材等提供依据。在新材料企业、园区、联盟开展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育,在推进新材料学科建设,健全激励政策,加快国内新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多渠道招募引进国际人才,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装备工业司: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李东

 


图为三峡升船机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2016年全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中心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智能转型,突出高端引领,强化基础支撑,推动了装备工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效

 

        (一)加快推动技术创新

 

        一是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编制完成“十三五”计划,积极推动专项概算调整。二是继续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大客发动机验证机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C919大型客机年底基本具备首飞条件。三是全面启动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及专家咨询委,建立了专项“两总”系统。编制下发《专项管理办法》,协调确定基础研究管理模式。落实了航空发动机项目和重型燃机项目主要实施责任主体。四是继续实施民机科研计划,按照国际适航安全标准研制的两架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AG600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7月实现总装下线,运12F轻型多用途通用飞机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证,直15实现首飞。五是继续实施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推进深海空间站重大科技项目、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论证。船用低速机创新工程获国务院批复立项,启动实施大型邮轮、智能船舶等创新专项。支持成立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

 

        (二)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一是作为《中国制造2025》“6+1”专项行动之一,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公布了63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45个行业,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同时,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在东莞劲胜召开了智能制造装备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劲胜“十八罗汉”协同创新,采用“三国”(国产装备、国产软件、国产数控系统)打造数字化车间的典型经验。二是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专项,以试验验证为核心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增强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能力;创新性地采用以联合体方式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促进关键短板装备的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为规范专项管理,研究制定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管理工作细则(暂行)》。三是编制印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材料,组织开展全国及各地标准宣贯工作。联合国标委组建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联合国标委召开了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就参考模型互认、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等方面达成了系列共识。完成首批7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立项审核,国标委拟于近期公布。四是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电力装备、船舶等领域共召开12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同时组织试点示范企业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设专区集中展示。指导成立了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引导社会各方力量联合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

 

        (三)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一是编制《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已上报国务院审议。二是组织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提高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规范产业发展。三是编制完成《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并行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在内的三级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监测体系。五是实施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新能源汽车财税补贴等政策,发布了4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和9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会同公安部等出台放开皮卡车进城试点政策。六是组织行业开展了电动客车安全风险专题评估,研究制定了《纯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七是做好汽车公告管理工作。发布《公告》11批,批准新建企业75家,完成更名迁址事项176件,发布新产品24736个。印发《关于调整<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事项审批流程及技术规范的通知》,优化了审批流程,简化程序。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推行企业诚信自律承诺制度,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八是编制《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组建成立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指导成立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搭建了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九是与公安部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研究起草规范低速电动车发展指导意见,协调国标委推动《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立项。十是配合国办督查室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

 

        (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制定了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实施方案。二是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国防科工局制定发布《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三是联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制定发布《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四是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联合国家发改委、认监委制定发布了《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编制发布了《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并推动成立了机器人TOP10峰会。五是积极推进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组织建立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推动成立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委员会。六是加快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组织实施2016年高端医疗设备应用示范项目,协调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解放军总医院创建部重点实验室。七是落实国务院关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通用飞机产品和技术自主研发。开展了无人机分级分类、安全等标准研究,召开无人机电子围栏技术研讨会,为规范无人机发展奠定基础。八是组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体推进方案》,成立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了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和运行测试"。九是引导化解过剩产能,印发《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公示调整的船舶企业“白名单”。十是加强船舶质量品牌建设,将首次同步发布中英文版《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中国修船质量标准》两项国家标准。

 

        (五)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

 

        一是联合财政部、保监会扩大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范围,使首台套保险政策覆盖范围扩大了一倍。组织修订了《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6年版)》。二是继续实施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政策。三是配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过修订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目录,首次将符合条件的重大技术装备纳入所得税优惠范围。四是联合中央电视台启动拍摄“大国重器”第二季,加大对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的宣传力度。

 

        2017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智能转型、基础支撑”的总体思路,稳增长、促创新、补短板、调结构、优环境、推应用、提质量、增效益,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重点工作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两机”重大专项以及民用飞机科研计划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组织创建增材制造、机器人、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等国家创新中心。

 

        (二)加快智能转型。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遴选90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编制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导意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强化基础支撑。启动实施重大短板装备工程。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实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质量可靠性提升工程。发布优质船舶配套产品目录,实施高性能船用中高速质量品牌工程及关键零部件强基工程。

 

        (四)突出高端引领。编制《国家增材制造行动计划2017-2020》。构建国产医疗装备服务检测平台。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制定推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实施力度,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五)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汽车公告行政许可管理改革,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推进低速电动汽车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白名单”管理。推动大中型飞机有序管理。继续推动通用飞机发展。加快标准建设,规范和提高无人机安全水平。推动重大技术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消费品工业司: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促进消费品工业平稳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高延敏



图为海尔互联工厂创新实践

 

        2016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2016年,全国消费品工业系统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实施“三品”战略和扩大消费行动,稳增长、调结构、促安全、保供给,推动消费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积极开展2016“三品”专项行动。一是发布文件。牵头制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牵头制定并由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通知》(工信部消费〔2016〕197号),配合研究制定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国办发〔2016〕68号)。二是开展示范试点。开展了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城市示范试点活动,确定了6个示范试点城市;组织开展了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三是促进增品种。组织行业协会编制了《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评价宣传推广了家用吸油烟机“高效净化环保之星”;联合行业协会召开了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会,推出十大类33个纤维流行品种。四是促进提品质。开展家用电器、工业缝制机械、童装等产品与国际先进标准质量对标;组织评定了第三批“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五是促进创品牌。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家用电器、高效净化型吸油烟机、钟表、服装家纺等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工作;支持家用电器、文教体育用品、钟表、眼镜和服装家纺等行业举办博览会、展览会,加强品牌展示。六是加强舆论宣传。试运行了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专题网站和微信。会同人民日报社宣传了厨具、饮料、高端电水壶、智能电动床等行业创品牌情况。

 

        (二)积极推进行业管理。一是促进分业施策。发布了《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二是推进标准工作。完成消费品工业领域669项强制性标准的精简整合和5262项推荐性标准的集中复审;发布了208项行业标准,支持了15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三是促进外经工作。组织了中俄医药产能合作对接考察;召开了中瑞钟表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四是开展了烟控工作。完成了第四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家履约报告。参加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五是加强行业准入(规范)管理。发布了第1批符合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规范条件企业名单、2批共94家符合铅蓄电池行业条件的企业名单、第5批符合印染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

 

        (三)积极推进行业结构调整。一是促进产业转移。继续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了京津冀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二是推进智能制造。确定了第二批16家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组织召开了纺织、食品、医药、制鞋等行业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三是促进创新联盟发展。推动成立了“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推进实施强基工程。支持了PDO及PTT纤维、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两家碳纤维生产企业。

 

        (四)积极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一是推进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举办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培训班。二是组织实施中药材提升和保障领域项目。对具备绩效条件的41个2015年度项目和2个2014年度滚动支持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三是推进医药储备管理工作。圆满完成G20峰会期间中央医药储备反恐怖药品疫苗储备应急调用相关工作。继续推动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四是保障短缺药品供应。组织开展了第二批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药品定点生产试点招标,完成了3个品种的招标遴选。

 

        (五)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盐业体制改革。一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部内分工方案》(工信厅消费函〔2016〕519号),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二是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研究提出了《食盐专营办法》、《盐业管理条例》修订意见;开展了打击制贩假盐专项行动等。

 

        2017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7年,消费品工业司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促进消费品工业总体平稳发展。

 

        (一)实施“三品”战略,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继续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工作。二是继续组织行业协会编制、发布、宣传《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继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建设。三是完成消费品领域“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继续组织部分行业开展国际对标和产品品质对比活动。四是加强消费品“三品”专题网站和微信等平台建设;支持办好博览会、时装周、设计大赛等行业重大品牌活动。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升级。一是组织实施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指南),促进分业施策。二是配合推进京津冀地区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消费品工业协同发展;落实《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指导意见》。三是继续推进铅蓄电池、印染、粘胶、再利用(涤纶)纤维行业准入(规范)管理。四是进一步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盐业企业兼并重组。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内生发展活力。一是组织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现场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二是推进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家电、服装等行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发展。三是积极参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工作,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四)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16〕25号),开展打击制贩假盐专项行动,保障食盐生产安全和供应安全。二是发布实施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并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继续完善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好2017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三是继续协调推进临床急需短缺药品定点生产试点;支持建设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四是组织实施中药材提升和保障领域项目,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军民结合推进司:抓住重点系统推进,加快军民融合改革任务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 尹卫军

 


图为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

 

        2016年,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军民结合推进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突出重点、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年度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016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围绕改革定方向、促进融合抓重点、扭住关键求突破,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着重抓了几件大事。

 

        第一,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改革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和落实军民融合改革任务,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关于国家军民融合领导体制建设的相关意见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论证提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和认定程序,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军委战略规划办赴全国多地开展示范区建设专题调研,联合将有关地方示范区创建方案呈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

 

        第二,深入开展军民融合重大问题研究。组织军地权威机构,完成了重大软课题《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有关问题研究》,提出了推进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军民融合要求、推动“军转民”发展、解决“民参军”困难、促进相关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等问题,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和客观反映情况,明确后续工作思路和措施建议。

 

        第三,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由我部筹划发起、会同国防科工局和全国工商联共同举办了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大赛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共有750个项目报名参赛,通过层层筛选,42个优秀项目分获金/银/铜奖,一批项目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投资机构青睐。大赛搭建了一个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转化应用的引导平台、供需双方的对接平台,获得各方高度评价,中央和地方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四,认真筹办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览。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我部、国防科工局等五部门,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科技成果展览。展览集中展示了163个民口单位的2000余项高新技术和产品,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民参军”领域取得的可喜进展。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展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他政治局常委、在京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现场观展。展览的成功举办,有效调动了民口单位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的积极性,军民融合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第五,保障部领导陪同习近平主席出席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作为最后一届核安全峰会,华盛顿峰会在推动全球核安全领域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苗圩部长陪同习主席出席会议和并参加相关活动。会议期间组织召开媒体吹风会并举办核安保国家展览,向中外媒体阐述我核安保基本立场,展示我加强核安保能力建设、降低核恐怖主义威胁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体现我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年来,我们既突出重点,也兼顾一般。落实军民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服务军工重大事项,推动核与航天相关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认真落实军民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一是认真履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定期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展,加大督促力度;组织召开部际协调小组第5次会议,总结五年工作、审议“十三五”总体思路、部署年度任务。二是编制完成《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举措;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要求,兼顾军民用发展需要,推动相关产业规划与国防科技工业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三是不断优化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与军地其他相关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平台全年点击量超过523万次,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四是稳步推进集成电路领域军民标准通用化试点工作,首批20项国家标准已顺利进入报批阶段。五是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和和武器装备建设需求,精心编制2016年“军转民”“民参军”目录,推动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六是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的区域示范和带动作用,2015年,全国32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有力促进了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进程。

 

        (二)精心抓好军工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密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我部领导顺利出席天宫二号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交会对接、天地通话、航天员返回等系列重要活动。苗圩部长赴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指导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会同国防科工局组织开展2016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励评审,数百项科技成果获得部级奖励,有效激励国防科技自主创新。

 

        (三)积极推进核与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相关工作。会同有关方面与美国能源部共同推进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建设,促进两国核安保领域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认真履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东道国对口部门义务,有效维护中方在组织中的相关权益,促进我国航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成员国,充分体现我国对组织健康发展的引领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动与俄罗斯、埃及等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虽然军民融合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比如,军工自我封闭,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障碍;军民之间供需对接不畅,信息壁垒仍然存在;军民资源共享程度低,重复建设现象仍然严重等,尚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2017年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

 

        2017年,军民结合推进司将坚决贯彻部党组决策部署,以中央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12号)为基本遵循,围绕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类施策,从优化体制、理顺机制、完善政策等方面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改革任务落实,加快“十三五”规划任务实施,确保各项任务取得新成效。

 

        一是抓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相关任务。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组织抓好改革中涉及我部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二是抓好促进深度融合有关政策完善。发挥部际协调机制牵头单位作用,督促推动各有关部门,落实年度重点任务,力争在进一步优化军品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推进军民用标准通用化、促进财税政策公平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抓好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和“军转民”“民参军”目录作用,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双向转化和军民资源充分共享;举办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增强军民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活力。

 

        四是抓好军工重大事项协调。认真承办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及国防领域其他相关领导机构的联络服务工作;做好国防领域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五是抓好核与航天等领域国际合作相关工作。协调并推进航天和核工业领域的多边、双边合作;促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务实推进项目合作。



 

        电子信息司: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刁石京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电子信息司在部党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里有关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部署,强化创新驱动,加强部署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培育产业新动能,深化与传统领域融合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2016年重点工作回顾

 

        (一)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瓶颈,协调各方资源协同攻关,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稳步推进“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加大集成电路领域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力度。在我部统筹部署下,积极落实电子信息领域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电子级多晶硅、高速光通信器件、高速连接器、硅衬底GaN基LED、IGBT等核心电子元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指导组建了“中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互动,加强协同创新,寻求差异化突破。今年以来,集成电路产业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全部采用国产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智能电视SoC芯片已在创维、长虹等国产电视品牌中的装机达到800万颗,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分别完成28纳米先进逻辑制造工艺量产。功率型硅衬底LED器件的量产光效达到140流明/瓦,申请专利共计332项,该项技术荣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硅衬底LED产业集群。我国已经建成全球第二条8英寸IGBT芯片专用生产线,车用高压、大电流6500V IGBT芯片设计、工艺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采用国产芯片的IGBT模块实现量产。

 

        (二)优化供给能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以新型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智能信息产品,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融合作,强化产业链各环节配套发展,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发挥财政资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的撬动作用,重点支持武汉存储器、华虹“909”升级改造二期、成都中电熊猫、成都京东方、深圳华星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行业投资稳步增长,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7亿元,同比增长14.7%。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编制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支持福州市和华为共同推动NB-IOT技术商用,和北京签署部市合作协议支持智能硬件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成立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组织开展行业调研、产业发展论坛,形成虚拟现实产业研究报告并上报。组织召开绿色计算产业生态研讨会,推动组建“中国绿色计算产业联盟”,构建多元化的服务器产业生态。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定发布《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指导编制《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公告第五批13家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累计215家)。

 

        (三)加快推进应用示范,培育新兴业态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深化信息技术与交通、医疗、能源、金融等传统领域融合发展,通过典型应用示范培育发展融合性新产品、新业态。组织开展“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与浙江、北京、河北、重庆、吉林、湖北签订部省市合作框架协议,部分试点省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形成了典型演示场景,浙江和北京试点分别在杭州G20峰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和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进行了成果展示。联合卫计委选择杭州、武汉、绵阳、青岛、厦门、广州作为数字健康养老基地示范项目点,会同卫计委、民政部组织编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联合国标委印发了《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为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组织开发高集成度低功耗北斗移动通讯一体化芯片并推动在智能手机应用,目前采用国产芯片的支持北斗导航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800万部。继续推动金融IC卡芯片的开发和应用,配合国家发改委实施金融领域IC卡应用示范工作,目前基于国产芯片的标准金融卡发卡量累计已接近3000万张,行业卡发卡量累计约10亿张。

 

        2017年工作重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司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根据我部重点工作安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全面支持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瞄准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核心信息技术发展路线图,启动实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设备攻坚工程,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加快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推动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战略部署,优化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继续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导向,积极推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知识产权成果标准化。

 

        (二)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制定实施通信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4G智能手机、行业应用终端、“天通一号”终端等产品的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制定《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升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开展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智慧家庭终端产品整体更新换代。制定《2017-2019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着力提升国产显示材料配套能力,优化我国显示产品结构。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六批规范条件申报工作,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研究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MEMS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

 

        (三)深化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推动典型应用示范,带动传统产业新发展

 

        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积极推进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自主芯片等软硬件研发与应用推广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加强数字化普及型医疗诊疗设备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在社区、基层和家庭示范应用。大力推进基于安全可靠芯片的高端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工控系统、安全防护及信息安全产品等关键信息设备的研发及应用,继续推进工业控制产品与工业互联网设备、智能硬件、5G高频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保障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

来源:中国电子报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