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江苏省 >> 交通运输厅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000810/2018-00318 分        类 科技及信息化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发文日期 2018-10-12 
标        题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 
文        号 苏交技〔2018〕57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 


各设区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局,厅机关各处室(部门)、厅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目标。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相关要求,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和江苏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我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2018年10月12日

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纲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目标。为贯彻落实国家和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相关要求,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和江苏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战略背景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江苏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明确要求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我省交通运输发展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交通运输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品质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在重大工程建设与养护、运输服务与管理、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交通运输信息集成与协同应用、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必须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时代要求,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建设交通强省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到2035年,基本建成以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综合为特征的交通强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交通发展在集中一段时间构建完成完善的交通网络后,必将转移到提高运输效益、提升发展质量、加速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的轨道上来,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传统发展方式、管理方法、服务能力将逐步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开辟我省交通发展新空间,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驱动力,突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挥科技创新在交通强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交通运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在推动交通事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大规模持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空间,科技创新在基础设施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沥青路面技术集成、软土等特殊地基处理、长大桥梁和特长水下隧道建设、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等科研技术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成功解决了深水航道建设关键技术、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研制、公路养护技术与决策体系等关键问题;带动了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扎实推进,行业创新生态逐步改善,为今后科技创新奠定良好基础;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客运、货运物流、行业治理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现了交通科技发展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特征。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交通运输发展除基础设施外,交通管理水平、发展质量和效益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即使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省在国内优势也渐不明显,依赖传统路径发展的惯性较强,交通发展尚未真正转到依靠创新的轨道,科技创新认识与实践没有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科技资源保障不力,交通运输科技的改革、管理以及前瞻性研究也不够,科技创新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应有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交通强省建设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创新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行动,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行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战略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瞄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等国家和部省战略需求,坚持以“为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探路”为己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坚持以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根本,增强核心技术支撑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我省的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深化行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推动发展动力尽快转换、引领交通运输行业尽快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面向世界,重点突破。瞄准国际发展前沿,认清与世界交通强国的差距,以前瞻性、发展性视角把握交通发展趋势,结合我省交通发展实际和特色,选准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带动交通运输发展升级换档。力争江苏在智慧交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保障、新材料新装备研发等方面成为行业技术和标准的引领者。

系统谋划,强化应用。服务国家、部省重大战略实施以及交通强省建设,推动江苏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科技创新融入交通发展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实之中。加强现代高新技术应用,系统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突出重点领域攻关,解决行业发展痛点和关键问题;立足行业需求,成体系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推动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开放协作,促进融合。加强产学研协作,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我省交通运输发展。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和生态环境。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尽快突破BIM技术应用、装配化施工、基础设施服役能力长期保持与提升、智慧运营管理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电子识别新技术、新一代交通控制网、综合交通协同、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利用、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等一批国内领先、实用性强的自主创新成果,争取获得3个左右国家或行业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能力和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到2035年,发展驱动力根本转换,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文化氛围浓厚,科技创新引领交通运输发展,领跑国内交通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推进行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在交通运输部分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为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三、战略任务

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交通产业转型升级、现代高新技术在行业的集成与应用,采取成果转化与重点攻关研发相结合的策略路径,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

(一)以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为重点,创造交通发展新优势。

交通运输是与技术革命结合最紧密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BIM技术、5G通讯、大数据、新材料、新装备等现代高新技术发展,将对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是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要密切跟踪、及时研究应用场景,不断推进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跃升。

1、实现智能交通管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营管理、交通运行实时监测预警、交通运输一体化协同管控等需求,开展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管养维护决策支持技术、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交通运行状况实时监测、安全预警与应急、重要通道客货运需求管理及交通资源配置、区域交通一体化协同管控技术、智慧机场群一体化协同运行等技术研究,加大数学、管理科学等基础学科在交通领域的融合应用和技术研发。推进全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养护信息化建设、应用和服务水平,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的集成化、网联化、协同化目标。

2、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重点领域安全防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智能安全预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远程监测、全寿命周期健康诊断与评价、重点领域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安全与应急处置过程控制、危险货物水上运输智能应急处置辅助决策、低空空域运行安全管控与通航应急救援等方面,集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推动信息化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交通运输本质安全水平。

3、促进交通绿色发展。围绕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品质提升等绿色交通发展,开展基础设施资源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基于信号优先的有轨电车技术、船舶岸电等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运输装备节能环保技术、LNG动力和电动船舶建造技术、码头油气回收利用技术、交通环境应急支持与决策技术、运输环境影响监测及预警技术、车船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生态护岸技术、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大力推进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枢纽场站、绿色机场建设,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撑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4、推进客货运输服务。以提升客货运输发展质量为重点,围绕客运和货运在信息交互、效率提升、辅助决策等方面的需求,重点支持客运智能化运营管理、物流系统组织与优化、多模式客货运信息引导、交互及需求预警、多模式电子客票预订、人车路信息交互和协同、综合枢纽无缝接驳转运协同、电子车牌、移动支付等技术开发应用,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

(二)强化交通应用技术研发,巩固提升我省传统优势。

交通发展水平的提升是由关键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应用取得的。在今后的交通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既要对国内外已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及时进行转化应用,也要立足我省实际和发展需要,继续重视关键技术研发,使我省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并争取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加强建养工程技术研究。围绕提升交通设施的耐久性、可靠性及适应性,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开展工业化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技术、钢结构技术、长大桥隧建设技术、长寿命高性能新材料技术、钢轨巡检及全寿命健康监控技术、港口及航道工程建设技术研究,大力推进BIM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以提升既有基础设施的容量与效率、耐久与安全为导向,重点开展公路改扩建技术、路面与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黄金水道保护能力提升技术、生命安全防护技术、快速维修加固技术、港口升级及资源集约开发技术、航道与船闸通过能力提升技术、机场及空域系统运行容量提升技术等研究。通过加速加载试验的仿真分析,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服役能力长期保持与提升对策。基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材料、结构与性能长期监测数据,研究全寿命周期衰变规律、揭示演变机理;力争使我省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在功能寿命、环境特性、经济性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研发推广交通建筑新材料。及时跟踪交通工程建设新需求,充分发挥钢结构、建材行业优势企业引领作用,重点聚焦智能轨道和路基结构、长大桥梁用超高强耐久型钢丝及缆索、桥梁大尺寸型材、桥梁伸缩缝、预应力锚固体件、高性能沥青、高阻尼隔震橡胶、长寿命防腐涂料等产品,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材料,打造省级交通建筑新材料研发生产平台。

(三)以科技创新赋予交通产业新动能,推动交通运输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交通强省必然要求。通过高新技术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推动交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相关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品设施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等关联产业在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实现突破;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形成“互联网+”便捷交通、共享交通等一批新业态;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交通运输企业和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我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能力。

1、推动传统交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交通建筑工业化发展,实施工程建设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标准化建设,积极培育形成高端交通建筑市场和具有显著竞争力龙头企业。加强“互联网+”与传统运输业融合发展,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无车承运人企业。推进以铁路、港口为中心的货运“一单制”多式联运,发展高端航运服务,培育航运龙头企业,建设智慧港口,发展成为港口强省。加强机场体系建设与协同运行,建设智慧空港,拓展航线网络,培育省属航空企业,发展成为航空强省。

2、促进直接关联产业发展。支持集技术、材料与装备一体化的施工养护装备研发。加快轨道交通钢轨、路基等设施巡检、全寿命周期的智慧健康监控,钢结构桥梁规模化应用,促进钢铁产业升级。加快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推动LNG动力和电动船舶建造改造;大力支持发展江海、江河直达船舶;鼓励使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客运车辆,积极发展公路专用运输车辆、甩挂运输、大型厢式货车和城市配送车辆,引导发展冷链运输、化学品运输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安全、实用、经济型乡村客车;支持发展多式联运成套技术装备,积极推动载货汽车标准化应用,促进我省在养护装备、船舶制造、专用车辆、航空运输设备制造等领域,可自主制造、具有知识产权和明显竞争力的若干项产品。

3、培育新兴关联产业发展。围绕行业应用,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培育关联新兴产业发展。加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巡检设备、路面与桥梁自动检测设备、水下设施、索缆等隐蔽部位或高难部位新型检测设备的研发。以促进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安全技术服务和监管执法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为重点,提升安全生产先进技术装备供给能力。积极推进新构型新能源通用航空飞机、新概念新布局无人运输机及现有机型无人化技术及装备研发,支持建设空域优化协调研究平台、通用航空运行保障系统及国家通用航空示范工程,大力推动江苏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建设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车路协同技术发展,加快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对列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创新平台(智能网联创新平台)的重点骨干单位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支持围绕自动驾驶发展相关智能交通产业。鼓励智能终端的研发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新兴产业。

(四)创建高效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丰富和产业发展基础好的优势,突出特色和行业需求,加快建设和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技术平台布局,提升行业创新能力。

1、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和完善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高等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融和优势资源整合,系统提升创新主体能力。充分发挥相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势资源,争取在养护装备、工程材料、物联网和现代服务业等多层面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2、建设创新型科技研发平台。对照交通强国和新时代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的新要求,着力培育建设或升级一批国家和部级重点科研平台。积极申报国家道路交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创新中心,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与创新、城市轨道地铁应急技术与装备、交通出行共享服务应用与创新、交通运输安全、通用航空运行等方向培育建设国家或部级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布局,成立协同创新中心,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快建成覆盖交通运输各重点领域的创新科技平台。支持骨干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BIM技术应用、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工程装备等领域从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行业内外力量,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打通全产业链的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和支持以国家级、部省级科技平台为主导的科研项目承接与实施,优先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协作,跨专业、跨领域联合攻关省内技术难题。鼓励创新主体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合作平台,推进平台机制化建设,提升平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五)大力推动标准化工作,促进行业提档升级

深入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和需求分析,优化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完善交通运输技术标准体系表。推进安全应急、运输服务、信息化、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强化各种运输方式标准协调衔接。完善公路工程、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研究健全危险货物运输、冷链运输等专业标准体系,深入开展智能驾驶和车路协同等新领域技术标准研究。积极支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鼓励协会、企业等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具有竞争力的团体标准以及企业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建设。加大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力度。

(六)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政策和要求,遵循创新规律,着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开展创新政策评估,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科研规律,将国家和部省相关科技政策在交通行业率先有效落实,实施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科技管理要加快从具体项目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重点做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标准、评估和监管等工作;优化科技管理流程,一般不开展科技项目的过程检查。强化目标导向,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制度,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

加强对人员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培养骨干队伍,增强生机活力。建设一流的交通运输新型智库平台,加强战略、机制和政策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在全行业发展众创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尊重创新,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引导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社会责任。

四、战略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和资源统筹,提高人才支撑能力、提升综合效能,夯实交通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基础,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资源统筹和组织实施,今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把科技创新列为工作的战略重点,将科技创新融入各项工作,以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和各项管理工作创新。健全情报、专利、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政策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完善交通科技创新工作政策措施,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统筹规划,以问题和目标导向组织好重点任务实施。

(二)保障创新投入

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交通科技投融资体系。鼓励各级政府资金通过科技项目事中事后补助、以奖代补、购买服务、间接投入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2019-2021年省本级及地方财政投入增幅应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落实,形成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增长保障机制。优化政府投入结构,规范并提高财政性项目资金安排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正确处理政府推动与市场配置资源之间的关系,形成财政资金、市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多方投入的新格局,继续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交通科技的资金支持。

(三)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围绕创新目标需求,加强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重要科技创新领域和方向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交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体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资助力度。加大对战略科技、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的支持。倡导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大规模培养技术能手、高级技师、行业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强化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国内外科研合作。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