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1 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您好,欢迎来到智慧通企业创新管理服务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常州市 >> 农业农村局
《常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

关于印发《常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各辖市(区)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人民银行各县(市、区)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常州市内各监管分局:

现将《常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常州市财政局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常州监管分局

2023年12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2023-203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和《江苏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引领示范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加快推进常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聚焦打造“绿色优质”设施种植优势区、“绿色高效”设施畜牧优势区、“绿色生态”设施渔业优势区以及“绿色智慧”农产品仓储保鲜和粮食产地烘干设施体系,突出科技和装备,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支撑保障,不断推进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设施蔬菜产量占比达到60%、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0%、设施渔业产量占比达到60%,设施农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到2030年,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全省高水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地区。(详细指标见附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千万工程”经验指引。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精髓要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久久为功,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坚持典型示范引导激励。坚持先进做法、典型项目、典型主体、典型地区等一体示范,打造“比学赶超”良好发展氛围,以典型示范引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坚持统筹谋划资源整合。坚持品种培育、装备提升、模式创新、科技服务等一体推动,统筹整合各行业条线资源,形成合力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二、发展方向

(一)打造“绿色优质”设施种植优势区。升级溧阳、金坛设施蔬菜种植优势区。发展大跨度塑料大棚、连栋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加大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动设施构型与控制设备向宜机化、智能化转型。拓展丘陵地区设施果树种植优势区。发展防雨棚、单栋大棚等设施,加大性诱剂、杀虫灯、迷向丝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进生产管理轻简化、绿色化升级。加强设施花卉种植优势区。发挥夏溪花木市场优势,突出发展现代智能化设施花卉产业,重点建设智能化连栋温室等高端生产设施,努力发展一批高端设施花卉企业。

(二)打造“绿色高效”设施畜牧优势区。生猪立体多层。发挥生猪规模化养殖优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绿色种养循环,重点发展数字化猪场,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殖模式,实行封闭式智能化饲养管理。家禽叠层笼养。发挥家禽传统生产优势,推广家禽立体多层笼养,加快精准营养、降耗减排等高效技术推广,积极更新应用先进的生产设施设备,配套自动化、智能化养殖信息控制系统,实现家禽高效产出。奶牛智慧节本。发挥奶牛规模养殖优势,坚持节本提质、智能高效,大力发展奶牛智慧牧场,加快奶牛养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强化奶业生产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打造“绿色生态”设施渔业优势区。通过建设一批设施渔业重点项目,打造太湖流域绿色生态设施渔业示范区。大力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动智慧渔业建设,做强特色水产产业链。推动设施渔业向生态化、集约化、智能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保障水产品稳定安全共给,更好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需要。

(四)打造“绿色智慧”农产品仓储保鲜和粮食产地烘干设施体系。优化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布局。依托重点果蔬种植基地、肉类主产区、水产品养殖基地,布局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业生产领域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加快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面向蔬果、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重点镇和中心村,分区分片、合理集中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巩固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引导现有粮食烘干中心(点)开展清洁热源替代和绿色节能烘干装备技术更新,推动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设备绿色化转型升级。

三、重点措施

围绕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每年在全市推广2项科技创新成果、建设5个重点示范项目、遴选10个生产经营示范主体,积极建设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示范县(市、区)。

(一)引导创新主体加强科技协同攻关。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基础,聚合设备制造、材料研发等上下游创新主体,推动成立全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协作组织,每年推广2个适宜常州、江苏领先的专用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激励引导科研教学单位、相关企业加强设施农业发展所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

(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投入。结合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种植、畜牧、渔业、冷链等各相关行业联动,推动县(市、区)加大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招引和建设,全市每年排出5个重点项目,加大示范宣传力度,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设施农业项目。

(三)引导经营主体提升生产经营效益。结合支持1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头雁,对全市设施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摸底调查,每年在全市筛选10个生产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经营效益好的典型,激励引导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改进生产技术、开拓消费市场、提升经济效益,打造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良好氛围。

(四)引导各地大力培育特色设施产业。以市设施农业传统生产区为基础,制订种植、畜牧、渔业等行业设施农业重点县(市、区)培育规划,开展金融及保险创新试点,有针对性给予支持指导,每年树立1-2个示范典型,激励引导县(市、区)加大对现代设施农业投入,培育一批在全市、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设施农业示范县。

四、支持政策

实施现代设施农业“三年百亿”投资计划,每年统筹市以上相关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带动县(市、区)相关财政共同投入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每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不低于30亿元,到2025年,努力实现3年全社会投资超100亿元目标。

(一)统筹用好各级各类财政资金。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贷款,积极争取省级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支持各地将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申报范围。

(二)强化金融创新支持。在我市农业设施实现确权登记颁证等功能后,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拓展农业设施产权融资产品。强化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大对现代设施农业的金融支持。发挥好阶段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政策激励作用,对于法人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

(三)提升保险保障水平。将现代设施农业保险工作纳入省、市两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评价,将各地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设施保险保费的财政补贴投入和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市级农业保险奖补资金分配依据之一。对照《年度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省级财政奖补险种目录》,做好设施农业险种的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设施农业综合险,将农房仓库等设施设备纳入保障范围。继续将年度商业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份额分配给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为农业产业和农户提供更有效的设施农业商业性保险产品。

(四)优化设施用地保障。严格按照《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苏自然资规发〔2020〕3号)、《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省林业局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通知》(苏自然资发〔2022〕178号)等文件规定,科学考虑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和布局,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新增的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不允许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确需占用一般耕地的,须符合规定并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后,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设施农业用地审核备案。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结合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摸清设施农业可利用地资源,具备条件的形成“一张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盘活利用存量设施农业用地。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人行、金融监管等部门间协调机制,根据需要会商解决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内分工,建立推进机制。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措施。

(二)加强调度指导。利用“江苏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管理系统”,采取“实地走访+线上监测”方式,定期掌握设施农业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加强设施农业项目的对接服务,积极做好资金、用地等关键要素的调度和服务保障。

(三)加强项目谋划。坚持规划先行,鼓励各地用好市场化手段,整合县域内资源要素,集中连片、整体开发,打捆打包实施设施农业重大项目,发挥规模效益优势。

(四)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挖掘各地在工作推进、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投融资创新等方面的好做法,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1. 常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目标

          2. 现代设施种植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3. 现代设施畜牧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4. 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5. 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1

常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目标

序号

指标

现状值

2025年

2030年

属性

江苏

常州

江苏

常州

江苏

常州

1

设施农业总产值(亿元)

2800

88

3200

103

3700

120

预期性

①设施种植总产值(亿元)

900

30

1000

35

1100

40

预期性

②畜禽规模养殖总产值(亿元)

1000

15

1100

16

1300

18

预期性

③设施渔业养殖总产值(亿元)

900

43

1100

52

1300

62

预期性

2

设施蔬菜产量占比(%)

40

60

50

60

60

60

预期性

3

畜牧养殖规模化率(%)

85

88

85

90

90

90

预期性

4

设施渔业产量占比(%)

56

56

60

60

65

65

预期性

5

设施种植机械化率(%)

59.3

55

≥70

70

≥80

80

预期性

6

畜牧养殖机械化率(%)

65.8

75.3

≥70

78

≥80

80

预期性

7

水产养殖机械化率(%)

64.2

73.7

≥70

75

≥80

80

预期性

8

设施农产品抽检合格率(%)

98

98

98

98

99

99

预期性

指标注释:1. 设施农业总产值:统计口径包括设施种植、畜禽规模养殖和设施渔业养殖等三个领域产值之和,其中设施种植产值依据设施蔬菜产值占蔬菜产值比重估算,设施畜牧殖产值依据畜牧产值与畜禽规模养殖率的乘积估算,设施渔业养殖产值由水产养殖产值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比乘积估算。2. 畜牧养殖机械化率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畜牧养殖机械化率统计口径指畜牧养殖中使用机械收获饲草、饲草料加工、饲喂、清粪、环控、挤奶、剪毛、捡蛋比例的加权数;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统计口径指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筏式与吊笼及底播养殖中使用机械生产比例的加权数。

附件2

常州市现代设施种植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方向。立足我市设施种植发展现状,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稳产保供和满足市场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以设施农业布局优化、老旧设施宜机化升级改造、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建设、区域集约化育苗(秧)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现代科技支撑、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关键,持续提升设施种植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至2025年,设施种植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设施蔬菜产量占比达到60%左右,蔬菜自给水平持续提升。完成主要品种设施蔬菜、果树、花卉等老旧设施改造提升2000亩,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达到70%。

到2030年,设施蔬菜产量占比达到60%左右,全市蔬菜生产水平持续提升。完成主要品种老旧设施改造提升5000亩,建设区域集约化育苗(秧)中心1个,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达到80%。

二、优化布局

(一)蔬菜。定位中高端精品蔬菜发展方向,着力发展地方特色蔬菜,以凌家塘市场为物流基地,以特色品种+智能设施+品牌化提升为发展思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美丽乡村+精美小菜园+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子。

(二)花卉。大力发展高档盆花种苗的标准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和选育一批新品种,研究探索高档盆花种苗繁育技术,提升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设施水平,引导企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果品。充分依托丘陵岗地资源开辟新兴水果优势产业集聚地,稳定水蜜桃、葡萄、梨三大传统优势水果,加强优良品种的引种、育种工作,合理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进一步加强水果设施栽培推广力度,完善道路、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重点措施

(一)优势产区老旧设施改造提升。促进信息化和设施化融合,推动设施结构与环境控制设备向宜机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推进标准化棚室建设。按照省制定的《农用钢架塑料大棚建设规范》(T/JATEA003-2022)、《农用大跨度装配式钢架大棚建设规范》(T/JATEA002-2022),推进单栋和连栋塑料大棚标准化建设,适度发展果树避雨设施(棚)、蔬菜防虫网等,推进生产管理轻简化、自动化升级。

推进老旧设施结构改造。加快老旧低效温室设施“小改大”“低改高”“窄改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宜机化水平;推广装配式热浸镀锌钢架结构,增强设施安全性,扩大生产作业空间。

推进智能化生产。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原则,增配环境和作物长势等信息采集设备、自动卷膜通风和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调控设备以及小型电动微耕机、植保机、蔬菜收割机、蔬果运输车等自动作业装备,提升设施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

推进绿色生产发展。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培育优质壮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平衡施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土壤安全消毒技术,推进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推广应用蔬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提升产品价值;加强尾菜综合利用,促进绿色发展。

(二)建设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推进“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创建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规划建设规模连片的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科技要素向园区集聚,探索推广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设施农业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示范带动全市设施种植提档升级。

突出高端先进生产设施引领带动。引进一批科技实力较强的企业主体,建设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等高端生产设施,吸引一批高端技术型人才,引领产业升级转型。

完善提升园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生产用电配套设施、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交通、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信息化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园区。完善配套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园区“田头+直销+网络”的营销体系。

培育融合发展的设施农业新业态。发挥都市农业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等优势,推动设施农业多元功能拓展与多元价值转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吸引工商资本培育一批设施农业先进业态。

(三)建设现代设施集约化育苗中心

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涵盖播种出苗车间、育秧温室大棚及育秧设施设备等。播种出苗车间主要包括用于满足播种出苗相关生产服务作业所需的轻钢结构厂房或各类温室。育秧温室大棚主要包括育秧使用的连栋温室、塑料大棚等各类温室设施。育秧设施设备主要包括浸种池、催芽室等专用设施;碎土机、筛土机、输送机等可多年使用的固定资产设备。

配套温室大棚环境精准调控装备。配置室外气象站、室内环境传感器、种苗长势视频监控系统等数据采集设备,配置补光、电动开窗、电动卷帘、二氧化碳施肥等环境控制系统,实现温室大棚保温、降温、补光、遮光等环控措施自动调控运行。

附件3

现代设施畜牧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聚焦生猪、肉鸡、蛋鸡等主要品种,以提升畜禽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导向,锚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应用先进适用设施设备和管理技术,加快畜禽养殖提档升级,致力加快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牌响亮”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建设提升4个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6个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1个现代化奶牛智慧牧场,力争全市肉类总产稳定在5万吨、鸡蛋产量0.8万吨、奶类产量0.5万吨,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养殖设施设备与技术配套更加完善。

到2030年,全市建设提升4个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0个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1个现代化奶牛智慧牧场,力争全市肉类总产稳定在5万吨、鸡蛋产量1万吨、奶类产量0.6万吨左右,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保持在90%以上。主要畜禽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畜禽生产性能提升2%、畜禽养殖土地利用率提高10%,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生猪、蛋鸡、肉鸡产业质态进一步提升,畜牧种源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优化结构

在产业结构上,综合考量常州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畜牧业“邻避效应”和畜牧业竞争优势,下一步着重发展优质家禽;在空间布局上,鼓励按照农牧对接、生态循环的思路,在丘陵岗地、种植业集中区发展畜禽养殖,逐步退出邻近环境敏感区、镇村集中居住区的畜禽养殖。

三、重点措施

(一)建设提升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以节约集约用地、生产环保协调为目标,鼓励引导立华牧业组建“楼房”养猪军团,集成先进适用技术与设施设备,配备完善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粪污处理、安全管理等先进设施设备,配套自动化、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提高养猪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二)建设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因地制宜推广肉鸡和蛋鸡叠层高效笼养等集约化养殖模式,建设或改造提升高效养殖笼架、饲料自动传输与精准饲喂、正压新风与智能精准通风系统、鸡舍智能全向环控系统、禽舍热能回收系统、鸡粪自动收集和处理系统、禽舍智能机器人巡检和疫病智能防控、鸡蛋自动收集与质检分级包装等设施设备,配套自动化、智能化养殖信息控制系统,提高家禽养殖产业的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和品牌化水平,提高常州家禽种苗、优质肉禽市场竞争力。

(三)建设奶牛数字牧场。以节本提质、智能高效为导向,围绕鸣源乳业高水平生鲜乳生产基地建设,配备完善圈舍自动喷淋、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精准饲喂、自动挤奶等数字化设施设备,推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统计分析软件终端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推进产奶数据采集的物联化与管理的信息化,加快奶牛养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因地制宜推广适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现代化集约化奶牛养殖模式,强化奶业生产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水平,示范带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4

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方向。按照建设农业强市要求,以大食物观为指引,围绕巩固提升设施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渔业生产布局,以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快智慧渔业建设、做强特色水产产业链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推动渔业向生态化、集约化、智能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全力推动常州在渔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0%。建设池塘设施养殖基地1个以上。创建渔业智慧园区1个、数字渔场5个。

到2030年,设施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5%,建设完成池塘设施养殖基地3个以上、工厂化设施育苗及养殖基地1个。促进全市设施渔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渔业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设施渔业发展格局。

二、优化布局

以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快智慧渔业建设、做强特色水产产业链为重点任务,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现代设施渔业建设。

按照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要求,大力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通过建设池塘设施养殖基地、创建渔业智慧园区、数字渔场,推进河蟹、青虾、淡水鱼等产业链发展,打造太湖流域绿色生态设施渔业示范区。

三、建设重点

(一)建设标准化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基地

1.建设目标。到2025年,全市建设完成池塘设施养殖场1个以上;到2030年,建设完成池塘设施养殖场3个以上、工厂化设施渔业育苗及养殖基地1个。

2.建设任务

——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基地,池塘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重点开展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在池塘内通过功能区构建、多营养级营造、智能机械配置等进行水质调控、底质调控和精准管控;在养殖区利用排水渠、闲置塘、水田等构建生态净化渠、沉淀池、生态塘、渔农综合种养系统等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尾水处理能力。

——建设工厂化集约化渔业养殖基地。按照单个养殖基地车间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标准,因地制宜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室内鱼菜共生等设施养殖模式,通过物理过滤、生态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水处理等技术集成,提高养殖水循环利用率,实现85%以上养殖水循环利用,提升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提供样板示范。

(二)建设智慧渔业

1.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完成创建渔业智慧园区1个、数字渔场5个。到2030年,建成一批现代数字渔场。

2.建设任务。坚持行业标杆导向,建设一批具备先进水平的数字渔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和装备,因地制宜配备精准投喂系统、智能化增氧系统、水质监控系统、病害预防诊疗管理系统、水下监控系统等,实现养殖生产、疫情灾情等监测预警,促进生产加工数字化、经营流通数据化、质量监管精准化、过程服务高效化、数据信息可视化,提高设施渔业智能化水平。

(三)建设特色水产产业链

1.建设目标。到2025年,着力打造河蟹特色水产产业链。到2030年,进一步做强做大千亿元级特色水产产业链。

2.建设任务。以河蟹产业链为重点,聚焦千亿元级特色水产产业链发展中的短板,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打造“设施养殖+预制菜加工+销售”等新业态,推进渔业机械化、设施化发展,做大做强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设施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重点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落实《“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将设施渔业发展列入地方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三农”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制定本地区设施渔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设施渔业重大项目库,将建设任务与项目细分到年度、细化到县(市、区),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落实好相关渔业发展政策,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宣传引导,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二)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设施渔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和骨干企业,整合科研资源,建立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开展适合工厂化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大对设施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强化渔业设施装备知识培训,加快设施渔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渔政执法体系作用,为设施渔业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设施渔业加快发展。保障设施渔业用地(水)、环保、金融等需求,落实对设施渔业生产用电实行农业用电政策。

附件5

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专项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常州市实际与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以补短板、减损失、提品质、增效益为主攻方向,聚焦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着力构建冷链物流设施网络,为服务乡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市场稳定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二)关键目标。到2025年,完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快补齐产地预冷、清洗加工、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设施短板。重点围绕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经营主体,按照经济适用、规模适度、节能环保的要求,建设提升40个左右立足田间地头、设施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依托重点果蔬种植基地、肉类主产区水产品养殖基地等,在冷链物流需求规模较大的重点县(市、区),布局建设提升3个左右农业生产领域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打造产地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到2030年,每年新增10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二、优化布局

面向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因地制宜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一)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物流园区、产地批发市场等主体,以及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大型生鲜电商企业等,布局建设提升3个左右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衔接产区、对接市场,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业生产领域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增强产地冷链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二)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重点在果蔬生产集中区,或特色明显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通风库、冷藏库、气调库等贮藏保鲜设施,推广移动冷库共享预冷等设施应用。加快推进预冷设施设备建设,根据需要新建或改造产地预冷设施,配备果蔬清洗、分级、分拣、切割、包装等设施设备;重点在具备牲畜定点屠宰功能的地区建设冷藏库、冷冻库、解冻库以及冷却、分级、分割成熟、减菌、减损、包装和速冻设施设备;重点在水产品生产集中区,或者水产品特色明显、附加值高、冷链需求旺盛的地区建设冷藏保鲜设施。对于列入省级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区域的溧阳,加大向上争取与支持力度。

三、重点措施

(一)加快绿色发展。顺应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支持对新建设施加大绿色环保智能设施设备技术运用鼓励对在用冷藏设施开展节能改造,加快绿色高效制冷剂、新型保温材料等应用,提高冷藏保鲜设施保温材料的保温和阻燃性能推动冷链设施设备节能降耗,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备。

(二)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转型、信息化改造,开展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鼓励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建设中加大智能传感、射频识别、无线传输等设备的应用力度,推动冷链设施要素数据化、可视化,实现各作业环节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传输。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提供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运行信息和交易信息,加强信息整理、分析和发布。

(三)培育运营主体。大力开展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用技能等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具备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引导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生鲜电商企业等主体,延伸冷链物流服务链条,开展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运营,加快布局建设和运营产地预冷设施和产地仓,推进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运营服务主体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建设和形成一支懂冷链、会经营的产地冷链物流带头人和技术服务队伍。

(四)强化项目管理。按照省级相关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严格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创新运营模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冷库运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社会化管护服务,探索物业化“管”、产业化“用”,不断提高设施综合使用效率,防止大面积闲置或废弃。

客服热线:0519-83297678 18001502158 18994758929 传真号码:0519-83297678
主办:常州智慧通创新创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10室 邮编:213000 苏ICP备11078573号
技术支持:易龙科技